第七百章 **手抄本
周伯斋也在欧阳天的搀扶下走了过来,听到骆天的话,心里气不过,平时他就看不惯这个姓陈的,虽然都在一条街上做生意,却是一个得失心很重的人,平曰里又爱占小便宜,见他为难骆天,扯着嗓子说道:“人退一步,你进一步,这就有些太过份了!”
自家人为自家人说话,这惹来老陈的不快:“我说的是实话,你让人在我店里修缮,客人还会进去吗?客人不进去,我赚谁的钱?修缮期间,我的损失又怎么算?”
“你…”周伯斋还想说,被欧阳天制止了:“伯斋,交给骆天处理吧。”
骆天说道:“大家先说说,我替陈老板的店修缮,这事做得对与不对?”
“当然对了…”周围的人都叫了起来,戴老板也微微点头,骆天又说道:“其实陈老板说得也有道理,修缮期间确实会有些不方便,不知道陈老板想让我赔多少?”
陈老板见骆天突然嘴巴松动了,心里一乐,说道:“不多,两万块就好!”周伯斋面⾊一变,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骆天哈哈大笑,他捧着肚子说道:“修缮的话,就这么一点外墙与招牌,也就是一天的功夫,我们这条街上,有谁敢说自己一天的收入能有两万块?是,有时候撞上开张曰,不要说两万,二十万都有可能,可是,这事要是这么算,我可不⼲了,陈老板,你店內的客流量我还是清楚的,大家伙儿都清楚,现在你开的这个价,我要是接受了,大家不得笑我傻吗?钱小,可是事大了,事关我骆天的智商了。”
这姓陈的经营的是青铜器,平时的生意并不好,他这个两万块一出,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点讹骆天的意思了,骆天此话一出,大家伙儿都笑了起来,欧阳天与骆天的关系,除开周伯斋,其他人并不知道,欧阳天笑道:“陈老板那地儿,可是比我的还要冷清,我的是什么程度,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个两万块,的确⾼了一点儿。”
“曾老板说的是。”曾王爷在古玩街吃得开,见他开了腔,其他人也都开了口:“大家都是同行,这种小事情商量着解决吧。”
其实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愿意轻易地搅进去,毕竟以后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可要是在两人之中选择一个人来支持,那骆天肯定是占优的。
“两万是不可能的,陈老板,五千块,抵你一天的业绩,再说了,我们是以熟客为上,熟客是不会介意你门口是什么样子的。”骆天冷冷地说道:“这是我的最后让步了,如果不然,我是一分钱也不会出的。”
对付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去退让的,骆天的态度一強硬起来,再加上有其他人看着,陈老板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他没想到骆天会跟他这么较真,脸上变得不好看起来,欧阳天走到陈老板⾝边,低声说道:“我要是你,就赶紧答应了,再僵持下去,你在大家心目中成什么人了,老陈,你一天最多两千来块的量,别以为我不知道。”
呃,老陈被欧阳天一鼓捣,立刻点头:“既然如此,五千就五千。”
骆天当场拿出五千块现金来,完了就要到戴老板的店里去看看了,主要是被烧毁的旧书和古书的价值,骆天走过去,随手翻了一翻,这些主要是文⾰时期的一些手抄本,所谓的手抄本,就是用手工抄写出来的原本的版本。在现代,印刷术已普及,但因为某些噤忌,有的书没有正式印刷出版,而以手抄方式传播和保存。它们往往是地下文学、次文化。当电脑和复印机普及以后,几乎没有人再用手抄写了。
文⾰时期,只有少量书籍允许出版,但有一批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的手抄本文学在地下流传。流传最甚的时候,是1974年、1975年。当时,社会广为流传的手抄本有300多种。
其中,张宝瑞的作品占到二十多种。他被誉为“东方007”许多读者因传抄这些小说,而受到过批斗,乃至被以“流氓罪”劳动教养。流传最广的作品有:张扬《第二次握手》(70年代末由国中青年出版社出版,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公映)、《绿⾊的尸体》、《梅花党》(后公开出版)、《一只绣花鞋》(80年代末改编为电影《雾都茫茫》,2000年出版)、《余飞三下南京》(即《叶飞三下南京》)、《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等。
这中间骆天是熟悉的就是《一只绣花鞋》了,这部手抄本小说在最近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被烧毁的这些手抄本里,大部分都是张宝瑞的作品,至于手抄的作者,那就不得而知了,大概就是现在四十多岁的人之中的一名。
现在有不少人试图将当时很有名的手抄本正式出版,比如《少女之心》,分别在1998年和2004年出版过洁版《少女之心》,但两次都因为此书涉及敏感而被封,张宝瑞的作品则顺利被出版。
骆天知道这些文⾰时期的手抄本本⾝价值不⾼,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迹而已,不过,当骆天翻到最边上的那一本旧书的时候,眉头皱了起来,这一本…
《四库全书》的手抄本,确切地说是草稿,这本草稿的主人是——纪昀,他还有一个让人熟知的名字,叫纪晓岚!
看骆天的脸⾊微变,欧阳天问道:“怎么了?”
看到一件珍贵的手记被烧毁,这种遗憾的感觉太难受了,骆天的精神立刻颓然:“这一本是纪晓岚的草稿,《四库全书》的草稿,太可惜了,戴老板,这些我都会照价赔偿的。”
这一份草稿自然不是《四库全书》的全集,要知道,《四库全书》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摆在这里的,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