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节 大事已定(4更求月票)
文正公没有在意众人那不以为然的目光,则是一脸认真的地道:“此人乃是隐士,历来不睦名利,正因为如此,所以声名并不显赫,可即便如此,大陈的东山郡王和北海郡王都请他出山,对他奉若神明…此人,叫方吾才。”
“…”方吾才…没听说啊。
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
不过,既然是文正公特意在此推荐的,那么自然这个人,就绝不是无名之辈。
或许,当真是个大隐的奇士吧。
衍圣公则是皱眉道:“只因为如此?”
文正公便又道:“据闻此人曾去北燕国,北燕国天子对他亦是礼遇有加,最可贵的是,此人从不在乎功名,只考了一个秀才,便不再考了,只隐起来读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儒学,更有极深的造诣。”
这个…听着,倒似乎是很厉害的样子。
不过…显然也不算特别的出彩啊。
至少和其他诸公举荐的人相比,并没有太多的胜算。
显然,这些并不能引起了衍圣公太多的在意,衍圣公只淡淡地道:“此人来历不明,还是谨慎为好。”
文正公便默不作声了。
紧接着,诸公们又举荐了三人,衍圣公一时也拿捏不定主意,心里很是烦躁,索决定将此事先放一放,便徐徐道:“今⽇就议到此吧,人选之事,吾自会斟酌。”
众人便只好点头,纷纷道:“是。”
接着众人都起⾝,朝衍圣公行了礼,便告辞而去。
唯有文正公却是留了下来。
衍圣公此刻已是哈欠连连,不但鼻⽔抑制不住,便连眼泪都流了出来,他见文正公留下,却不愿意继续在这里耽搁,便淡淡然的挥挥手道:“吾要歇一歇了。”
文正公却是道:“圣公,学下有一件事,需要禀告。”
文正公边说,边左右看了看。
衍圣公看文正公这举动,心里倒是觉得奇怪了,自己让这文正公退下,他还如此坚持,这样看来,莫非此事当真非同小可吗?
他略略沉默,随即朝⾝边的童子使了个眼⾊,童子们便连忙退了下去。
一时四周只有他们俩人,文正公这才恭恭敬敬地到了衍圣公的⾝侧,道:“那位方先生,实乃⾼人,他而今已是名震洛,圣公该好好考虑此人才是。”
衍圣公顿时露出了厌恶之⾊,他觉得文正公有些逾礼过份了,不噤道:“吾自有考量。”
文正公却依旧不甘心,而是慢悠悠地继续道:“学下还有一件事禀告。那位方先生,听说衍圣公府许多建筑需要修葺,尤其听闻圣公的⾝子不好,该修个园子,好好的休养,所以…愿意捐纳一些钱财,为圣公分忧,圣公,此人视银钱如粪土,此等情,实是罕见。”
衍圣公的眼中却是闪过不屑之⾊,嘲弄地道:“供奉公府的,何止他一人,他这是想要买学爵吗?吾自幼学习礼乐,继承先祖的家业,若是将学爵视作买卖,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文正公也不急,而是徐徐道:“此人愿意捐纳纹银二十万两。”
衍圣公的面⾊顿时一呆。
二十万两?
这绝不是小数目啊,即便是衍圣公,也不由动容。
衍圣公府一直都在扩建,一座座园林拔地而起,只是这些,却都是要银子的,公府主要靠各国和读书人的供奉,一年也不过百来万两银子维持着开销,相较之下,这二十万两,已是天文数目了。
衍圣公不噤看了文正公一眼,显然口气已有松动:“此人,可信吗?”
文正公自然明⽩衍圣公已经心动了,便笑了笑道:“他现在正在北海郡王门下,学下打听清楚了,北海郡王对他奉若神明,若是不可信,只怕…”
衍圣公点了点头,却是略有余虑地道:“只怕其他诸公对此不満。”
文正公显然早就想好了对策,便道:“学下可以让一些大儒先进行推举,宣扬他的事迹,圣公到时再顺⽔推舟,圣公放心,这方先生,本就是⾼士,如今又名震洛,绝不会有人质疑的。”
衍圣公的脸⾊缓和了一些,道:“既如此,那么你去办吧。”他深深地看了文正公一眼,又道:“不要出什么纰漏。”
“是。”文正公颔首,似又想起了什么事,随即又道:“陈凯之教化勇士营,此事也得了口称赞,衍圣公府是否要表示一下?”
“不是已经嘉奖过了吗?”衍圣公显得不耐烦地道:“一个学子,难道还要嘉奖?此等小儿,不必理会。”
衍圣公打了个哈欠,挥挥手道:“去吧。”
文正公的心里,倒是笃定了,此事,应当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待文正公走了,衍圣公又不由的打了个哈欠,他突的唤道:“张忠。”
在远处,一个人疾步而来,欠⾝道;“圣公。”
衍圣公眯着眼道:“糜益之死,吾看没有这样简单,你去了洛之后,也要细心,既牵涉到了诸子余孽,就决不可松懈。”
“是。”张忠应下来,欠⾝行了个礼。
衍圣公此时叹了口气:“吾该吃药了,你伺候吾进食吧。”
“是。”张忠眼睛发亮,他也极喜吃那仙药,每一次衍圣公吃药,他大多作陪,于是想到了那仙药,张忠便不噤也跟着打起了哈欠。
…
而此时,在飞鱼峰上,爆竹声响彻了整个山峰,好不热闹。
陈凯之兴冲冲地带着丘八们站在簇新的一座大巨建筑面前。
新的图书馆,终于兴建起来了。
只见那大门打开,在这诺大的建筑里,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有三层⾼,在这里,有⾜⾜三十多个房间,每一个房间,占地都是不小,里头清一⾊的摆満了书架,眼下开放的,不过是三个房间而已,因为书还不够多,所以只好暂时如此。
这三个房间,现在却已摆満了琳琅満目的书籍。
书架的正中,则是长条的桌子,下头摆着长凳,一个个桌子在屋內延伸,一个屋子,⾜以容纳百人读书。
现在丘八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文字,也完全有阅览书籍的能力,即便遇到了一些生僻字,也不至完全看不懂书中的內容,而这数千上万册书,而今成了他们的精神粮食。
当陈凯之告诉他们,上午的早课将会有一半多的时间改为自由进图书馆看书的时候,丘八们顿时沸腾起来。
他们看什么都是新鲜的,从前天天诵读四书五经,实在是太枯燥了,现在大家一个个走到了书架前,看着琳琅満目的书,顿感眼花缭。
对于他们来说,来此看书,似乎成了未来一件在山上难得的乐娱,毕竟其他时候,大多都是**练成狗,能安静地坐在这里,找一本自己喜的书,在此啃读,实是一件让人觉得幸运的事。
与此同时,陈凯之已开始制定关于下鱼村的文化运动了,对于陈凯之而言,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是无用的,他们只能从事一些最简单的工作,养马的马倌,只能按部就班的养马,养的家伙,也只适合机械式的养。
只是陈凯之对此,并不満意,他希望生活在这座山的人能变得更好。他两世为人,不只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更深信知识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每一个上山的人,在陈凯之眼里,都是一个全新的人,无论他是勇士营的丘八,是雕漆之儒的儒生,是猪倌、羊倌、马倌,是伺候自己的女婢,还是铁匠、石匠。
在这座山上,陈凯之尽力使他们吃得好一些,吃得好,人便精神,不再是从前萎靡的模样,让他们每⽇按时浴沐,使他们保持着⾝体的洁净,这可以防范传染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让他们保持洗簌的习惯,当然,陈凯之决心让他们也学会读书。
每⽇工作四个时辰,四个时辰之后,请人去教授他们读书写字,将来,他们也可以得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进⼊图书馆读书。
人有了知识,就容易产生思考,人只要愿意思考,虽然思考出来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无用的,可只要有一个有用的,就可能改变一种生产方式。
毕竟,若什么事都由陈凯之吩咐着去做,事无巨细地告诉他们,如何煽猪,如何更好的养,如何更好的打铁,这实是一件痛苦的事。
陈凯之觉得传授他们知识,是最好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在图书馆里寻找原理,而不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应当怎么去做,显然对陈凯之而言,更加轻松一些。
这山上,已经有了一个管家,管家叫刘贤,他从前曾在县里做过主簿,却因为犯了罪,最后被流放,紧接着卖⾝为奴,而今,这个年过四旬命运不济的家伙,幸运的得到了陈凯之的器重。
因为从前有做官的经验,所以山上的事务,他很快得心应手起来。
可当陈凯之对他代,将在下鱼村也建立一个学堂的时候,刘贤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了。1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