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南洋
林檎和萧木自己都很清楚他刚刚说的不过是一句玩笑话,毕竟如果作为大明皇帝的萧木一直昏睡下去的话,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对萧木还是对林檎,都将是一个灾难性的事情。
“现在终于明白历史上的袁崇焕为什么被崇祯皇帝杀了吧?”林檎问道“明明在你面前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结果没过几天,皇太极就直接打到了京城下了。还好这次皇太极打来的时候袁崇焕还刚刚上任不久,不然的话,朝中大臣对他的弹劾肯定会更加烈猛,就算你这个皇帝不想杀他都不行了。”
“嗯。”萧木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至少这次袁崇焕不用丢掉性命,我也可以避免让崇祯皇帝背上一个‘误杀忠臣’的历史污点。”
“所以你想好了怎么处理这件事了吗?”林檎问道。
“当然还没有,我才刚刚从你这里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想好处理的方法?”萧木答道“只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我肯定不会下旨杀掉袁崇焕。”
“自从穿越到大明以来,我还从来没有下旨杀过任何人。”萧木又补充道。
…
第二天,萧木召见了袁崇焕。
皇太极虽然已经退兵,但辽东军还在京城修整,或者说修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次要的,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袁崇焕遭受了朝中大臣的狂疯弹劾,在皇上醒来之前他如果直接带兵回到辽东的话,很可能又会被扣上更加严重的“意图谋反”的罪名,毕竟弹劾才是最终的目的,而以什么理由弹劾只不过是手段罢了。
“袁崇焕,你可知罪!”这是萧木在袁崇焕行完了一套完整的大礼跪拜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今天的萧木⾝体状况比昨天刚刚醒来的时候要好上很多,至少可以平稳地坐在龙椅之上,而不是像昨天那样只能躺着。
“臣知罪。”袁崇焕跪在地上,十分诚恳地答道。
“既然知罪,那便有救。”萧木并没有跟袁崇焕在他到底又什么罪上面过多纠缠,也没有去询问袁崇焕自认的罪跟朝中大臣们弹劾他的罪,还有自己理解的他的罪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因为萧木也深知,朝中大臣弹劾袁崇焕的真正原因,罪名只不过是他们用来弹劾的手段罢了。
“朕决定让王在晋代替你蓟辽督师的职位,你可有什么话说?”萧木继续问道。
“王大人久在辽东,素知建奴战法,臣并无异议。”袁崇焕在面见皇上之前,便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他这个蓟辽督师的官位肯定是保不住了——即便是皇上还对他有信心,但也不能忽视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和看法,两相权衡之下也不能让自己继续主事辽东。更可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皇上对自己也并没有什么信心。
所以即便在此之前跟兵部尚书王在晋在关于辽东方面的战略方针上有着很多的不同见解,两人的策略理念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袁崇焕并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因为他十分清楚,皇上决定让王在晋代替自己主事辽东已经是定局,自己戴罪之⾝,即便是反对也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福建出海以东,有一大岛,名曰湾台,你可知晓?”萧木又继续开口说道,只是这一次他提起的话题跟之前的相比跨度有一点大。
“略知一二。”虽然不清楚皇上问这话的用意,但袁崇焕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道。
“朕决意认命你为湾台巡抚,不知你可愿意?”萧木继续问道。
皇上的这个问题着实让袁崇焕感到有些震惊,他想象过自己被削职为民,也想象过自己被充军流放,但就是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被皇上任命为一个不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范畴之內的“巡抚”
萧木也看出了袁崇焕的惊异之⾊,于是继续解释道“此前福建水师遭遇海寇郑芝龙袭击几近全军覆没,后来福建巡抚熊文灿上疏提出招抚之策,原本进展顺利,此后皇太极引兵犯阙,郑芝龙又生反复。如今⽑文龙偷袭沈阳、辽阳,皇太极被迫退兵,想来消息传到福建之后招抚郑芝龙的策略便可顺利实施。”
“倘若郑芝龙接受招抚,朕决定授予他湾台总兵的官职。”萧木又补充道。
虽然皇上刚刚说了好多此前自己从未认真关注过的事情,但袁崇焕还是听懂了皇上这样的安排的用意,无非就是新招安的郑芝龙很有可能首鼠两端,派自己出任湾台巡抚,自然可以对其形成牵制,让他全力为朝廷效力。
“朕派你做湾台巡抚并不只是为了牵制郑芝龙那么简单。”萧木继续说道“我大明虽然疆域万里,但以世界之大,大明掌控之土地还是太少,由湾台出海再向南航行,有无数大岛,其地气候温暖,稻米作物一年三熟,海贸利润极其丰厚,岛上有许多此前逃荒而往的华夏汉人,如今却掌控在西夷之手,朕望你到湾台后与郑芝龙一同在海上为我大明开疆扩土,将来大明若遇灾荒,便可从南洋调拨粮食赈济。”
“臣定当竭尽全力。”听了皇上的话,袁崇焕无疑奋兴不已,很显然虽然朝中大臣纷纷弹劾赈济,皇上也不得不撤去了自己辽东的官职,但从刚刚皇上的描述来看,万岁无疑对自己还抱有很大的期望。
“不入虎⽳,焉得虎子,爱卿在湾台南洋尽管大展拳脚,朕也会派些善于经营、长于生意的帮手给你。”萧木最后又鼓励了一番,对袁崇焕的称呼也重新变回了“爱卿”
…
“你打算要派给袁崇焕的帮手是什么人,我怎么从来不知道?”袁崇焕离开之后,林檎问道。
“当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萧木答道“我打算把范永斗、王登库他们派做袁崇焕的帮手,作为生意人,很显然他们是有着非凡能力的,只不过是此前的能力没有施展到正确的地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