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非我族类
说到这里,蔡毓荣叹了口气:“既然蔡家到了这个位置,有多少朋友就有多少敌人,一旦蔡家倒了,蔡家的子孙便要倒了大霉了,至于百年之后,谁知道朝廷会不会从亲族旁支里面选出一个人来作为补偿。我家族可为朝廷而死,但是要死得其所,要是连最后的名声都不给我们留下,我们死了还要替他们背黑锅,百年之后真的有人会给我们做主么?还是就认为我蔡家该死?”
程孝廉笑了一声:“蔡将军,尽管放心,我大明百废待兴,你必定不会受人排挤,再说了咱们都是汉人,他们也不姓朱,没什么亲疏之分,只要你用心办事,蔡家的荣华必定能够保得住。”
蔡毓荣点点头:“起事之前,我派人接出了部分家中弟子,蔡家在京师是个大族,若是举家搬迁,怕是一个都走不了,家里的那些人,怕是已经罹难了。”
再说另一边,图海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情况写在奏折里送回了京师,别说他跟蔡毓荣没什么情,就算有过命的情,这件事也瞒不下来了。
朝廷那边只知道蔡毓荣重挫了潼关的前明军伍,现在只等着图海一举破贼,如今蔡毓荣转投敌阵,此消彼长,他一时半会肯定拿不下潼关,所以必须先把消息传回去。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蔡毓荣诈降,要是他真的这么做了,到时候自己给他平反就是了,自己又和他没有仇怨,到时候再并肩作战就是了。
不过看他伏杀自己的样子,图海心中有七八分确定,诈降的可能极低。
奏折到了朝廷里,朝里的那些汉族的大臣也收到了消息,这些人心中也开始泛起了嘀咕,第一时间就让人把家里自己看好的后辈送到了附近乡下的农庄里,这件事已经开始挑战康熙的底线了,他倚重的汉人将领,从王~辅臣到张勇再到蔡毓荣都降了,朝中汉人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果然上朝的时候,康熙的脸上一副灰⽩的气⾊,以前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可从来没见过他这幅面容。
康熙低头看着下面全都低头不语的臣子,发出了一声嗤笑:“你们何必装成这幅样子,怕是心中早就想好了到了阵前如何倒戈了吧。”
下面的汉臣跪倒了一片:“臣等不敢!”
“不敢?还有你们不敢做的事?朕对王~辅臣有知遇之恩,对张勇有提携之情,对蔡毓荣有君臣之义,结果呢,你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很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康熙朝的汉臣,出名的就这么几位,洪承畴已经死了好几年了,张廷⽟还在吃,李光地如今与康亲王杰书在一起平,⾼士奇倒是混到了中书舍人的位置,也算是当值內廷。但是这个人做官的道理便是察言观⾊和四处逢,让他这个时候站出来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时间汉人之中竟然没人敢站出来,朝堂之上的汉臣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康熙仿佛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你们这些人就没什么要说的么?”
“他们若是不说话,皇上是不是打算把他们都杀了?”
大殿外突然传来了一个厚重的女人的声音,朝臣全都跪在了地上,头也不敢抬起来:“拜见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重重地咳嗽一声:“大清祖训,后宮不得⼲政,今⽇我跨进了乾清门,若是祖宗怪罪下来,我便去祖宗面前自尽,但是大清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也由不得我不站出来了。”
康熙一脸震惊:“老祖宗,你怎么亲自赶过来。”说着赶紧跑过来的扶着她。
太皇太后在康熙这里绝对是地位超群的存在,要不是当初她一力维系,只怕多尔衮早就带着他的正⽩旗和镶⽩旗篡位了,哪儿来的康熙。所以她说自己出来⼲政,若是祖宗怪罪便以死谢罪,谁也不会当真,康熙更是跑到近前扶着她,一点担心她⼲政的意思都没有。
太皇太后低喝了一声:“皇上,你站好,向后面看去,看看这列位臣工,有多少満人又有多少汉人。”
康熙脸⾊有些难看:“老祖宗,这件事朕做错了么?”
“我来问问你,当初我大清是怎么⼊关的?你要是忘了,我再重新给你讲一遍,当初文有范文程,武有洪承畴,这才⼊了关,各位汉臣各使其力,这才让咱们大清站稳了脚跟,今⽇你说这些混账话有何缘由?若是说不出来,那便给列为臣工赔礼谢罪!不然祖宗饶不了你,我也饶不了你!”
“可是,王~辅臣、张勇和蔡毓荣那些人全都投了前明。”
“那是你识人不明才有的这等祸事!在座的列位臣工可有一分过错?”
康熙少年心,就算是早一些,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个年岁的男人一旦被人骗了总是不服气的,仿佛受到了侮辱一般。所以他接到了图海的奏折才会发狂。
也多亏当值的太监眼看局势要控制不住了,赶紧去请来了太皇太后,他知道今⽇若是没有汉人能够说服康熙,朝堂之上怕是要⾎流成河了。
太皇太后接着说道:“十一省狼烟冲天,你也不敢停止科考,为的是什么?”
康熙猛然惊醒,太皇太后接着说道:“咱们大清⼊关之时只有八十万人,能战之士不过十万余人,这天下有多少汉人,就算人家站着一动不动给你杀,也得活活累死。还不是在朝的各位臣工同心协力,这才有了大清的江山,如今你讲出这般混账话来,九泉之下敢见祖宗否?”
说完太皇太后头也不回地便走了,她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康熙不过是少年心一时着急,点醒了就是,后宮不得⼲政这是祖宗的规矩,若是再留下来可真的就⼲政了,她不愿意开着头,所以掉头就走,若是天佑大清,康熙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康熙的脸⾊变了几变,终于恢复了正常:“今⽇之事是朕的过错,朕识人不明,不该连累了你们,你们用心办事,大清绝对不会亏待了你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