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鲁肃陆逊
曹一生之中都在冒险,但恰恰相反,曹是最不愿意冒险的人,这就是物极必反吧!所以曹最不怕的就是剑走偏锋。
荀攸:“看来张翔是料定王上会增兵南方了。”
“江东这次出手,真的是孤注一掷了,周瑜直接剑指襄,真是出乎意料。”
荀攸三人都没有明言,眼下的局势可是曹一手造成了,吕蒙的反叛,对江东大军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使周瑜毫无退路,自然顾不上亡齿寒。
而且吕蒙现在还没有放手,回到了江东,接下来的局面谁都无法预料,可以说南方已经失控了,大魏必然要增兵,只是曹不认错而已。
吕蒙回到江东之后,可是聚集了部曲,直接封锁了水路。
尽量拦截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可是对吕蒙而言的坏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吕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联合山越,这些年山越被江东打的很厉害。
周瑜就是那个罪魁祸,那么吕蒙就是帮凶。
甚至这几年吕蒙才是跟山越真正对抗的人,可是也因为这样,吕蒙对山越的情况非常的熟悉。
在江东军之中,有很多人都是山越出身,山越人身材不高,但非常悍是绝佳的兵源,没有了山越人,也就没有了眼下的江东兵。
所以山越才一直没有被剿灭,就是因为练兵,这个策略还是周瑜提出来的,而且是在孙策在位的时候,能沿用至今,这次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可是就因为如此山越的生活,每况下,现在就像一群民,吃不穿不暖。
吕蒙伸出了橄榄枝,山越人自然巴不得接住。
山越人突然兵,孙权这边还不知道吕蒙反叛,只能让吕蒙带兵镇,原来吕蒙是以求援为由回来的,现在这些援兵也进入了吕蒙的麾下。
可是吕蒙却有这些援兵,疯狂的招兵买马,其势头已经挡不住了。
陆逊第一个现端疑,“主公,大事不好,吕蒙要反了。”
“这怎么可能。”孙权的一切都是孙坚和孙策给的,自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自然做不到临危不宠辱不惊。
“主公,让吕蒙对抗山越,可是山越却在祸地方,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反而吕蒙却在山越后面招兵买马,那些失去家园的江东百姓,都进入了吕蒙的麾下,吕蒙的扩军度太快了,主公应该没有下这样的命令吧!”
鲁肃也在这个时候走了进来,“主公大事不好,吕蒙原来是大魏的人,在荆州毁掉了所有战船,致使公瑾只能孤注一掷攻打襄。”
“现在如何是好。”
陆逊:“眼下形势,只有属下和子敬各领一军,分别对抗吕蒙和山越,才可以挽回局势。”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两股叛军就摆在那里,已经没有招降的可能了,所以只能打,鲁肃与吕蒙之间是很熟悉的,所以孙权并没有让鲁肃对抗吕蒙,而是让陆逊对抗吕蒙。
孙权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就是趁机让陆逊掌握兵权,毕竟对抗吕蒙的兵力肯定要比对抗山越的兵力多,周瑜孤军在外,说不定就要客死异乡,孙权必须要找到一个接手的人。
这个人孙权更看好陆逊,虽然鲁肃也有这样的能力,但是鲁肃的身体不好,而且鲁肃做事有点瞻前顾后,太过沉稳了。
鲁肃对这种事也没有什么意见,他也不想面对吕蒙,因为鲁肃并没有那个把握,鲁肃长于谋略,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这个他自己也知道。
对付山越鲁肃还有一点办法,如果对付吕蒙那就不可能了。
吕蒙的兵法,可是周瑜教的,恐怕也只有陆逊才可以与之对抗了。
鲁肃虽然兵力不多,但是江东人对山越人的仇恨是由来已久的,所以鲁肃得到了地方上的支持,想拦住山越人的进攻,还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现在的关键的就是陆逊与吕蒙的战事,陆逊直接用了攻心之计,吕蒙眼下的大军,有很多都是不知情的,就算那些领兵的人是吕蒙的人。
但是士卒却不是,只要让他们知道实情,军心必将动。
不过吕蒙的确是个有本事的人,军心虽然受到了影像,但是却没有溃散,吕蒙可是向下面许下了不少的好处,而且对江东望族出手。
这些望族家中的财物,吕蒙一点都没有私藏,全都散了下去。
吕蒙是底层出身,自然知道这些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对百姓而言江东之主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过上好日子,吕蒙给的可是实实在在的。
这可是孙家孙权永远都不能给的,而且还是给不起的。
这些望族常年被孙家打,家族中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所以吕蒙也不用拉拢他们,而且以吕蒙的出身,就算是拉拢也是没用的。
所以还不如彻底舍弃,吕蒙一直记得周瑜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一样东西,就必须舍弃一样东西,如果什么都想要,那么什么都不能得到。
孙家一直以来都是江东最大的望族,吕蒙想要与孙家对抗,只能选择百姓。
所以吕蒙才会那么大手笔,不断劫掠却没有挟裹百姓,这些百姓都是自愿参加的,比当年的黄巾可厉害多了。
陆逊更是在一夜之间建立起了十六座简易的营寨,吕蒙扩张的太快,自然没有什么攻城的利器,这些简易的营寨,对吕蒙来说就不是那么好攻破的。
陆逊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选择了恪守营帐,不管吕蒙如何挑衅,都没有用。
这才是弥补双方兵力差距的最好方法,守的越久对陆逊就越有利。
那些普通的百姓青壮,可接受不了这些,他们上战场是为了那些财物粮食,可不是为了自己送命。
吕蒙只能催促山越那边增兵,山越的表现真的让吕蒙太失望了,虽然牵制住了鲁肃一部分兵力,可是却没什么大用,那么多人连一点人都对付不了,这还是吕蒙熟悉的山越人吗?太差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