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 登基之前最后的忙碌
>瓦剌的大汗阿喇哈青森出派使者来京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加深和大明的合作。对于草原的游牧民资来说一直以来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的问题。而阻碍他们生存乃至壮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的问题。没有粮食就没有人口,没有人口也就没有种族没有文明。几千年来游牧民族竞争不过中原文明的最本的问题就是粮食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产力的问题。
在并不发达的古代体现生产里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粮食的产量。在很多人看来那些匈奴、突厥最后全都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战败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最本的愿因就是粮食或者食物稀缺的原因。在几千年来的战争史上中原王朝同样也失败过无数次,甚至在五胡华的时候整个国中北方汉人极近消失,但是最后靠着残留在南方的大量的汉人还是缓了过来。
草原之上缺少事宜种植的土地,而只靠着牛羊等牲畜并不能保证稳定的食物供应,对于草原民族来说一旦出现糟糕的天气造成大范围的牛羊死伤他们就将出现极其严重的饥荒。像中原的小麦和⽔稻可以储存个一年、两年甚至好几年在使用,但是那些牛⾁和羊⾁却不能存储太长的时间。
靠着大量的粮食中原王朝可以供养数千万甚至是数亿的人口,但是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却因为粮食始终处于紧缺状态而始终无法扩大人口。在冷兵器时代没了人口也就没了竞争的最大优势。
而特别是对于处在漠北的瓦剌来说生存的问题更加的严重。整个蒙古草原最好的地区就是漠南地区,这里靠近中原气候适宜、⽔草鲜美。是草原上最好的生存地带。但是这些地区现在却已经从他们手里被夺走了。巴图蒙克曾经夺走了瓦剌人的草原,现在他自己又被自己的手下夺走了。
总之居住在漠北的瓦剌由于气候寒冷、⽔源稀少造成的草地稀缺已经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了。或许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之中慢慢的生存几十年他们就会慢慢的适应这种环境,就像他们历史上做的那样,通过大自然的淘汰来减少人口。但是现在他们才到了那里时间不长。就是现在他们正掌权的一代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在漠南放牧的,但现在到了中年了却要跑到漠北去忍受苦寒的生活。所以现在大多数的瓦剌人还适应不了这种苦寒的环境。
有人不愿意这样艰苦的活下去了,那么⾝为他们的大汗的阿喇哈青森就得为他们想办法了。重新夺回漠南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也是最不切合实际的办法,先不说现在的瓦剌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強大的瓦剌了,他们已经没有实力去打败漠南的民族了,更何况阿喇哈青森知道边上还有一个大明在那里看着呢。瓦剌重新控制漠南就意味着草原重新归于统一,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大明岂能坐视不理。从太祖时期大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就是分化瓦解。而几十年前瓦剌短暂的统治只不过是趁着大明不注意而已,现在重回成祖时期风光的大明焉能再犯从前的错误。所以阿喇哈青森直接便放弃了这个最好的方法,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更知道瓦剌部落的实力。
放弃了重新控制漠南的方法之后,摆在阿喇哈青森面前的方法也不多了,南下劫掠、开设边贸都是他可以考虑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考虑过之后阿喇哈青森选择开设边贸。这是目前依照着瓦剌的实力最能够做成的。…,
历史上在巴图蒙克死后鞑靼重新裂分,然后过来几十年后巴图蒙克的孙子俺答汗重新统一漠南蒙古。统一之后俺答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请求当时的嘉靖皇帝重开边市。而遭到拒绝之后当时蒙古还因为这件事情和大明打了一场仗。边市在很多时候都是北方那些草原民族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他们是游牧民族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走出困境的最好的办法。
粮食、食盐、布匹、茶叶等都是现在瓦剌极其缺少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没了这些瓦剌人真的过不去。茶叶或许对于中原人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那些马背上的民族来说比食盐都重要。
在从草原退兵的时候朱厚照就已经答应了未来要和瓦剌开展大规模边贸的要求,而且在回来之后虽然边市还没有建成。但是在阿喇哈青森再三请求之下朱厚照也让人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商旅前往漠北和瓦剌易。
那个时候整个天下还处于舂季转夏季,但是现在天已经到了秋季了。(里面用的是历,也就是国历。)过了秋季之后马上就要进⼊冬季了。而且漠北比着大明更加靠北,也就更加进去冰雪天气。历来草原民族最困难、最煎熬的时候就是冬季,到时候整个草原被冰雪所覆盖,大风和寒冷笼罩着整个草原,一年之中前三个季节的存粮以及牲畜是他们度过寒冬的唯一依赖。当然还有布匹,严寒的冬天没有大量的布匹绝对得冻死。
很不巧的今天瓦剌遇到了⿇烦了,他们过冬的储备严重不⾜,即便是朱厚照已经派人组织了几次商队为他们运送了一点物资也是不够。所以随着冬天的越来越临近,阿喇哈青森开始着急了。趁着这一次朱厚照要登基的机会赶紧派人前来催一催,赶紧把边市弄好,最好还是再救济他们一下。
朱厚照在考虑过之后也就答应了,虽然这样可能会让瓦剌的实力有所恢复,但是为了以后的目标这个时候还是不能把瓦剌退到对立面的。在朱厚照的计划之中未来前往中亚的远征绝对不能使大明自己立独支撑,虽然大明实力強劲、人口众多。但是也耐不住路途遥远、气候恶劣以及对手众多啊。
所以瓦剌和鞑靼的几个部族便是朱厚照选的帮手,就像当年唐朝的军队一样,先不说里面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的将士,像名将哥舒翰、⾼仙芝、仆固怀恩、阿史那、契苾何力等这些唐朝的名将全都是少数民族的。而且在军队的基层少数民族的数量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每次出征总是派遣大量的外族的军队充当自己的助手也是大唐减少伤亡的重要措施。
在朱厚照未来的计划里面,对外作战绝对是得有大量的外族的军队来为自己减少伤亡的。大明每一个将士的手上甚至是伤亡往往都会对大明产生很大的负担,受伤了得养着,死了得抚恤,将士们的家里也得派人去赡养,这都是大批的开支。而如果让外族的人来代替大明去减少伤亡便好得多了,外族的人死了朱厚照只需要让大明支付一批赔偿金就像,就像买命钱一样。而不用在额外支付对他们家里人的赡养费。单此一点便可以为大明省下来大笔的开销。
当然朱厚照不会忘了那个被无数人吹起来的女真人,虽然那个“女真不満万、満万不可敌”的话具有很大的⽔分,但是也变相的反映了女真铁骑超⾼的作战能力,等未来大明加強了对东北的控制力了。到时候朱厚照一定不会忘记也将女真人这个隐患给弄到大明的作战体系之中来让他们为大明卖命的。…,
所以为了便于将来好更好的将这些游牧民族的军队弄到大明的作战体系里面去现在对他们的笼络便是不可或缺的了,至于防止尾大不掉的问题,这个朱厚照是绝对有经验的。
通过伦文叙上报来的奏折朱厚照知道现在边关的几个新的边市已经间的差不多了,新建的最大的两个⾚厅和亦集乃现在虽然还有很多小工程没有结束,但是已经投⼊运营了一段时间了。从效果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除了这两个大的边市之外在大明和瓦剌的界处也逐渐的设立了几个小的边市,由于沿途没有其他的大城市,所以这些边市都是设立在便捷的商路上的,连个名字都没有。不过估计照这样发展下去未来可能现在这些还没有名字的小的便是可能会形成一个个的城镇。有了这两个大的已经投⼊使用的边市以及几个小的作为补充到边市,在经过阿喇哈青森的使者请求之后。朱厚照正式下令由再次扩大对瓦剌的便是规模,特别是专门让户部出面来同意联系商队。统一管理。朱厚照一直感叹这个时候没有商务部,所以商业只能由户部这个外行的人来导领了。
阿喇哈青森的事情解决之后就是鞑靼四部的事情了,严格来说是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的事情,巴图蒙克派来的使臣很明显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打酱油的角⾊,估计巴图蒙克也没有授予他太多的权力,所以来到京师之后巴图蒙克的使者也一直都是只观看不讲话。只要没有对他们不利的事情估计他们是不会感趣兴的。
不过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却有点不好办,三人派来的使者除了向大明表示忠诚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秘密的任务就是和大明商量确定三人封号以及国号的问题。年初的时候在盟约里朱厚照答应他们三年之內给他们三人一人一个亲王的封号,这才过了半年的时间了,三人便急了,都想着早点把这事了解了,他们在心里还真怕大明到时候反悔什么的,毕竟这一千多年来游牧民族和汉族之间尔虞我诈的次数不在少数,先答应准许对方投降然后趁机收拾对方的事情可是发生了多次了。只有大明亲自封他们为亲王了他们才能放心,毕竟大明对于属国的信誉还是杠杠的。
而封国的问题也是他们关心的一个问题。一般在汉人的眼中如果一个曾经強大的家国某一天他衰落了,地方上豪強四起,整个家国分为了四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实力相近
互不统属,但是如果出了曾经的王室之外其他的三大势力出了实际自立之外并没有公开的成立权政称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往往还是将那个曾经的王室的势力看作是整个家国的统治者。即便是其他的势力实力不弱,但只要你一天没有称帝建立权政你就不能算是一个自立出来的单独的家国,在名义上大家还是喜将你归位曾经的王室的统治之下。
就像曾经的鞑靼和瓦剌一样,鞑靼和瓦剌明明都已经是两个互不统属的部落了。但是就是因为瓦剌统治者没有⻩金家族的⾎脉,结果大多数的人不承认他们的称汗,所以在说起蒙古大汗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以鞑靼大汗来代替,而瓦剌则被摆在了这个大汗的名下。
现在的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就是遇到了这个问题,其实他们三人已经从巴图蒙克那里自立出来了,但是一方面由于他们没有公开的称汗,所以在整个天下人眼中他们还是属于鞑靼的,还是在巴图蒙克的统治之下的。就好像唐朝末年地方上那些节度使一样。虽然已经实际上割据自立了,但是名义上却还是属于大唐皇室统帅的。…,
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现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他们想要真正的完完全全的立独出来,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这就需要大明的册封了。他们自己称汗肯定是没人承认的,看看瓦剌不就知道了吗,瓦剌都没人承认,就更别说还不如瓦剌的他们了。但是如果有了大明的册封就不一样了,只要大明册封了他们为大汗那么他们便可以得到天下大多数人的承认。
同时他们也不想像以前那样只是一一个部落的形式出现。部落的形式是最原始的,同时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容易衰弱以及被侵占,而王国或者汗国的出现却很好的弥补了这种缺陷。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大明的那些属国从大明的来的好处。所以在他们三人的计划之中也是打算变成像朝鲜、安南、真腊一样的属国。
朱厚照考虑了一下这个亲王的封号还是不打算现在就给他们,自己的计划之中这三个亲王的封号就是为了吊着三人。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服从大明的,现在才半年了就轻易的给他们了。俗话说人最不珍惜的东西就是可以轻易得来的东西,所以不让他们费把劲是绝对不行的。
不过这个亲王的封号不行,给他们一个国号以及册封他们为大汗确实可以的。本来这样的事情是需要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亲自来商量的,不过由于巴图蒙克不离开草原,弄得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也不敢轻易离开,万一当三人不再的时候巴图蒙克趁机发动进攻就糟糕了。
三人没来,只能通过他们三人的使者来传递消息了,朱厚照列举了大量的名字之后给三人的使臣让他们回去和格列博罗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他们商量。最后经过挑选格列博罗特选中了蒙郭勒汗国这个国号,火以及格列博罗特都是来自蒙郭勒部落的人,所以最后格列博罗特还是对这个名字最为満意。
格列博罗特选中了蒙郭勒汗国,而亦思马因却选中了阿鲁浑汗国,这也是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虽然这个名字不好听,但是却可以更好的突出他们的疆域,对于他们以后的统治有好处。
最后亦卜剌选中了蒙兀剌汗国这个国号。
而三人也如愿以偿的被大明册封为了三国的大汗。
很快,弘治二十年的八月便过去了,时间也到了九月了。整个京北城也越来越热闹了,新皇登基怎么也不得渲染一下普天同庆的气氛,所以整个京城里的人差不多都被发动了起来了,以至于京城之中热闹的像是过年一样。
而国全各地各个布政使司的要员们上折子祝贺的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难得的拍马庇的机会,没人打算放弃,所以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来自某个省份的驿马来到京师。这也算是为京城的百姓增加了有一个谈资,让他们可以在闲暇之余有个谈论的东西。
除了他们之外前甘肃总兵袁启文在卸下了甘肃总兵官的职务之后带着京军也在月末的最后一天回到了京师。而在他们之后拉达克王国的人、以及嘉峪关的参将胡坤他们也经过长时间的赶路之后来到了京师。
京城这么热闹的局面也是和朱厚照有点特殊的即位有关,在以往往往都是上一个皇帝大行之后新皇才即位的,而在即位前后由于要为先皇发丧所以往往京城之中都有长达数月的治丧期,期间噤止一切婚嫁乐娱。
这几天朱厚照在有了空的时候经常被礼部的人请去排练,当然为了登基的礼仪彩排了,这彩排不但是现代人经常⼲,就是古代也是。登基大礼是每个皇帝一生之中最隆重的一次大礼,所以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了。要不然到时候肯定有人掉脑袋。所以登基之前的彩排就不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