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明统天下 > 第二卷 粉墨登场 第五百一十六章 编练水兵

第二卷 粉墨登场 第五百一十六章 编练水兵

目录

  第五百一十六章编练⽔兵

  不管是⾝为后来人还是此时大明的皇帝,朱厚照都对大明文官眼中的“郑和下西洋”的态度一清二楚,反对,极力的反对,甚至不惜与君王闹翻也要反对,甚至每一次在下西洋成为朝堂的一个热点的时候它都会变成群臣和君王斗争的一个导火索。\\

  当年的成祖皇帝能力何其強,威严何其盛,但是即便是成祖再世的时候下西洋也从顶峰走向了落幕,更别说之后的几个皇帝没有一个在这上面战胜过群臣的了,如果朱厚照敢在这个时候对朝臣大肆宣布我要派遣舰队下西洋,朱厚照现在就可以想象到在下一刻就会出现的那种百官‮议抗‬的景象了。

  朱厚照想要派遣舰队下西洋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为一个后来人他知道对于‮华中‬民族来说这是最后一个保持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方法了,甚至于不止是下西洋,环球的航行也在朱厚照的脑海之中出现过。不过考虑到进行环球航行所耗费的银两太多以及难度太大了,所以最后朱厚照还是决定一步一步的来,先下一次西洋找回大明丢失了百年的航海经验再说。

  朝中的大臣们对于大明大规模航海活动的抵触最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一个最本的商业原理,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虽然这种大规模的航海宣扬了大明的国威,但是⾝为大明实际治理者的他们更加关心的还是每一次耗费的那数百万银两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想要说服大臣们同意下西洋的航海活动甚至于让他们转‮态变‬度支持,只要做到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向他们证明每一次航海所付出的数百万两银子最后得到的是上千万两乃至无尽的土地的回报。

  这些大臣们一个一个的都是儒学的继承者,但是在治理‮家国‬的时候他们更是一个懂得讨价还价的商人,印度,也就是在佛家之中的极乐世界天竺就是朱厚照的一个饵,一个让那些大臣们支持自己的下西洋的饵。

  天竺在那里刘大夏也是知道的,并且在明朝时期天竺的另一个名字印度也已经开始流行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天竺并不真的像佛家典籍之中描述的那样神秘,中原对于天竺的了解也是非常多的。

  在‮国中‬历史上,对天竺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毒《山海经》记载“西方有⾝毒国”汉‮记书‬载“从东南⾝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毒”从汉朝开始中原有关⾝毒的记载就没有中断过,而从唐初开始统称其为天竺,再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据读音才将其取名为印度。

  在中原对印度也就是天竺相当了解的人不在少数,刘大夏便是其中的一位,⾝为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对大明周边的情况可以说是朝中最清楚的几人之一了,对于印度那块土地倒地有多大刘大夏不知道,朝中估计除了朱厚照之外也没人知道了,但是刘大夏知道印度那里的繁荣,他更知道在那里曾经建立过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两个曾经在中原的记载之中都称之为強大的帝国,虽然在笈多王朝之后这里就没有再次出现过強大的帝国,但是最起码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的存在就证明了这里是一块非常值得‮服征‬的地方,并且那里越是没有強大的‮家国‬不就对大明越有利吗。

  ⾝为兵部尚书刘大夏有一点很对朱厚照的口味那就是他不像一个腐儒,在他的观念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征之国的概念,只不过以前受到国力所限以及历代的君主都没有‮服征‬那里的意愿,所以刘大夏也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如果现在朱厚照有意要去‮服征‬那里了,在国力⾜以支撑的基础之上刘大夏未尝不会大加支持了。

  不管朱厚照倒地的目的是什么,最起码朱厚照所说的组建舰队‮服征‬天竺这个理由他刘大夏信了“不过皇上,虽然此次有了奴儿⼲的几十万大军蒙古必败,但是此战对我大明的消耗也不少,等到战后朝廷短时间之內估计也拿不出皇上所需的钱财了。”刘大夏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我支持你,但是现在‮家国‬正经历着一场大战,消耗也是极大的,所以就希望朱厚照能够考虑这个实情将组建大规模舰队以及发动另外一场战争的时间给押后了。

  “呵呵,”朱厚照面带微笑“爱卿担心什么朕知道,放心吧,朕还没有狂妄到不知所谓的地步呢,至于出海所需舰队的事情爱卿在兵部先慢慢的找齐工匠、找齐物资和兵源就行了,在这里朕可以保证两年之內不造舰,而且两年之后造舰队所需的银两朕可以拿出其中的一半来。”

  “皇上圣明。”得到朱厚照的这个保证,刘大夏心里大为放心。

  剩下的时间,朱厚照便可刘大夏商量起了⽔兵的事情了,组建舰队不单单是有了船只就行了,对于一个舰队来说⽔兵的重要比船只更重要,只要有了钱财、有了技术,多少的船只都能够建造出来,但是没有适合的⽔兵制造再多的船只也是⽩搭的。

  但是偏偏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兵的问题比船只的问题还要严重,历史上郑和宝船的图纸以及航海图等所有资料都被刘大夏给拿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是有刘大夏在正德年间将之烧毁的传言;不过不管这些资料历史上倒地有没有被刘大夏烧毁,最起码这个世界里由于有了朱厚照这个变数他早就在传言刘大夏烧毁图纸之前将这些东西给重新拿回来了。

  现在大明的国力強劲,每年赋税上千万两,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強劲的时候,而且朱厚照自己也非常富有,完全可以拿出钱财组建⾜够的舰队,再加上也不缺少制造宝船的图纸和技术,所以对于大明来说组建一个舰队所需要的船只所欠缺的只不过是建造的时间问题。

  但是⽔兵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大明缺少⽔兵,并且还记极其缺少⽔兵,大明建立的时候⽔兵何其強大,但是奈何太祖非要海噤。成祖时候七下西洋,⽔兵也是何其強大,但是奈何成祖之后海噤再次来袭。

  即便是朱厚照所处的现在,海噤仍旧没有被解除,除了在內陆湖泊和河流之中有少部分用于清剿⽔患的內陆⽔兵之外,大明就没有其他的⽔兵了。

  这些常年也就在⻩河、长江或者各个湖泊之中航行过的⽔兵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距离朱厚照所要求的差的远了。

  所以建立一支⾜够強大的⽔军已经成为了现在的大明当务之急。

  “皇上,⽔兵非一ri可以建成的,如果皇上不是那么急迫的话可以从现在挑选沿海将士重新编练,如果皇上想要在两三年之內成军,那臣只能菗调江河湖泊之中的⽔兵精锐在渤海湾为皇上编练⽔兵了。”

  好吧,在这件事情上朱厚照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听从刘大夏的建议了“那就菗调江河湖泊⽔兵到渤海湾编练吧,这件事情就给兵部、给爱卿负责了。”

  之后的三天里,虽然刘大夏心里轻松了,也不再那么担心战事了,但是在朝堂之上刘大夏的危局却还没与接触,三天来蒙古大军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明军展开连绵不绝的进攻,蒙古人的意图每一个大臣都看的很清楚,就是为了不断的消耗明军的兵力,一直等到大明无兵可用自动崩溃为止。

  他们没有注意到三天来明军的伤亡不断下降这个时候,反而不断的抓着三天两万的伤亡要求将刘大夏⾰职了,甚至就连一直在朝中死死的保护刘大夏的马文升这个时候也默认了,这下子孝宗皇帝感觉是到了可以⾰职刘大夏的时候了,刚想发布圣旨将刘大夏⾰职了,外面便传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蒙古人停战了,具体来说就是今天这蒙古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起进攻了,以前的一个月里每一天蒙古人都是一个样子,太升起的时候准时发动进攻,但是今个好像已经快到中午了,这蒙古大军还是没有丝毫的动静。

  感觉有点不正常的守城将领们便赶紧将这个消息送到了朝堂之上。

  群臣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对于刘大夏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由于这个意外马文升很恰到适宜的转移了话题,暂时让孝宗将⾰职刘大夏的事情给忘了。

  不管如何,蒙古人没有进攻是件好事,吵闹了一天之后,晚上还是一切照旧。

  在当天晚上,由于蒙古人的暂时停战,京城当中比往常热闹了一点,不过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是有一个个的漩涡在生成。

  刘健府邸大门紧闭,在外面走过还以为刘阁老府上已经都休息了呢,但是在里面守着大门的那些个护卫才真正的知道今天晚上来到自己府上的都是什么人,说句不客气的话,今天晚上要是蒙古人能够放一把火将这个府邸给烧了,明天京城就得被攻破了。

  六部尚书、五位阁老,这是大明朝除了两人皇帝之外所有顶级重臣的聚会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