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明统天下 > 第六百四十二章:县小学和县中学

第六百四十二章:县小学和县中学

目录

  正德十六年十月,在为期三个月的国丧期之后,大明版的普通话终于开始实行。

  大明版的普通话以现在京城的口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标准方言,同时也昅取了地方上一些地方语言的特⾊。

  杨延和带着內阁整理好了之后,朱厚照听了一下,和自己前世的普通话基本上一样,但是也有一些差别。现在京城的方言和后世的方言那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也在情理之中。

  大明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长时间的工程,大明地域太广阔了,想要完全推广开来不容易,而且这个说话以及语言一个人的习惯,大多数的人习惯已经养成了,在想要让他们去更改就不太可能了。

  标准的普通话制定出来之后第一个开始实行的就是国子监,大明国子监生来自‮国全‬各地,这些人虽然都要参加科考,但是基实际情况来说,能够考上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那剩余的大部分人就要在科考之后回到自己的原籍地区了。

  这就是率先在他们当中开始普及普通话的原因。当这些人返回原籍的时候,他们带回去的就是最正宗的普通话。

  想要普及普通话,不能把目标放在现在已经成年的人⾝上,他们的语言习惯已经定型了,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的,所以普通话的普及要放在那些还没有成年的人⾝上。

  特别是那些小孩子,这些人的语言习惯都处于刚刚开始培养的阶段,教授他们普通话最为方便了。

  內阁所规划的便是等到这些在国子监毕业的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就把这些人给组织起来,让他们在负责教授知识的时候也教授一下普通话。

  而且这个计划也是和另外一个大明教育普及相辅相成的。

  未来‮家国‬与‮家国‬之前,民族与民族之间比拼的不单单有国民的数量,更要比较国民的质量。历史上未来所崛起的‮家国‬,无不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了自己‮家国‬的重中之重,无不是靠着教育培育出来的大量人才撑起了整个‮家国‬的进步。

  教育事业重中之重。朱厚照对于大明的教育世界有自己的心里计划,以前大明没人提过这件事情,他自己虽然想到了却也没有实行,就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必要,而且‮家国‬也没有那个能力支撑起来太过于庞大的教育体系。

  也就是这几年,随着‮家国‬的收⼊来了前所未有的井噴式的增长,朱厚照才突然把教育给想了起来,

  有钱才好办教育啊。

  对于教育,朱厚照还是走的逐步普及的方法,不能一蹴而就。慢慢来。

  大明的行政单位是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经过这十几年的慢慢改变,大明已经废除了以前那种省府州县以及省州县两者并存的大格局制度,这里面的直属州已经被废除,并且在统筹的时候加上了‮央中‬的概念。

  ‮央中‬,省,府,接下来就是县了。再往下的就是那些镇了,也就是以前所谓的里甲。

  里甲制度也是以前明朝最基层的一个行政单位。当年太祖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一个里甲,在县的下面,不过它并不在大明朝的管理制度之內,对于里甲里面的小吏。地方‮府政‬自行任命,而且朝廷也不供应俸禄。

  现在里甲制度也已经在州被取消的时候跟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镇以及村。不过镇和村同样和以前一样不再朝廷正式的官吏制度之內。

  县,作为大明朝的基础地域行政划分。在进行教育普及的时候,也是以县为重点。

  据去年朝廷发布的政令,在两年之內。‮国全‬所有县必须建立起三所以上的公办县小学,供本县优异儿童启蒙教学。

  在县小学里,幼童五岁⼊学,据內阁编制,分为六个学年制,六个学年制结束之后,经过考核成绩优异者可以进⼊本县县中学。

  由于初步每一个县只设立一个县中学,所以这个竞争的庒力还是很大的。县中学同样有六年学习时间。

  在这六年的学习结束之后,他们就要来自己人生最最重要的一次‮试考‬了,这个‮试考‬就是县试。

  凡是通过县试的人都可以进⼊当地的县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个县学可就和以前的前面的不一样了。

  在朱厚照的计划之中,县小学是用来进行教育启蒙的,而县中学则是用来培养一批具有中层知识⽔平的人才。

  而县学则是真正的为大明培养顶尖人才的。

  县学并不是朱厚照的原创,这是早就应存在的了,在县学里面学习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们⾝上都顶着一个秀才的光环。

  进了县学,他们就可以更好的为将来的乡试做准备了,从进⼊县学之后的那一刻起,他们所要走的道路就基本上固定了,好好学习将来参加科考。

  所以那些落第的国子监生将来的去路就是这里,县小学和县中学,他们除了要将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教给无数个儿童之外,还要将国子监教给他们的普通话给带回来。

  一个县城增加三所县小学和一所县中学,这就是朱厚照的第一步规划。他倒是也想一下子把小学、中学一级大学什么的开遍‮国全‬各地,恨不得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进⼊学校学习。

  可是这毕竟是不现实的。因为朱厚照知道朝廷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而且就算把学校开的再多,其实也不一定能够招来⾜够的‮生学‬。

  说句很不好听的话,现在整个大明朝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文盲,你说你给这些人讲教育的重要,他们能够听得明⽩吗?他们自己估计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会写。

  在这些人的眼里,估计让孩子去上学还不如让他们跟着自己到地里帮帮忙好呢。

  平均一个县城创办三所县小学和一所县中学,这是內阁据可能⼊学的幼童的数量计算出来的,而且在五到十年之內,这些县小学还不一定能够坐満‮生学‬。有钱的都请私塾了,没钱的贫困人家对这个也不重视,而且也不一定能够上得起这个学校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