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别
舂别1(1)
1999那年冬天的尾巴上我与青淮停留在一个叫做铃溪的古镇。之所以得名铃溪,是源于环绕镇子的一条小河,因清澈湍急,流⽔声酷似银铃。
我从来不知道,一个古镇可以有如此美妙的名字。
在铃溪的时候,我们每⽇中午都在古老的大戏院的天井里面坐着等着听戏。在一排排的矮条凳中,我们选择靠后的位置。安静地晒着中午令人生倦的太,等着戏班子的人马姗姗来迟。说不准什么时候戏班子开始表演,但是只要条凳上坐了十来个老人和孩子,他们就会开始唱戏。
远远地看着几个⾝着彩⾐的戏子从阁楼上下来,穿过窄窄的廊梯径直走到后台。稍后便有铜锣银镲的声音响起,接着便是戏子们铿铿锵锵地跨过虎度门,吊着嗓子呀呀咿咿唱起来。
其实我从来没有听懂过他们在唱什么。我几次试图问青淮,唱词究竟讲的什么,但是我每次都发现,青淮早就靠在红棕⾊的柱梁上恹恹睡了。于是我也就不忍心打扰她。
她像是一只上了年纪的懒猫,和铃溪古镇上的那些慵懒的老人一起,边听戏边打瞌睡。孩子们的嬉笑声则无比遥远。一株腊梅散发着幽香,气味蕴绕在天井里,正如同腊梅树屈曲盘旋的虬枝。
我们在铃溪镇的一处只有三间客房的小旅栈里住了十五天。每⽇不过是在客栈的楼台上仰望古镇背后的铃溪山,中午听戏,下午在铃溪边徘徊,然后在晚饭之后伴着乍暖轻寒的夕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逛着呈十字错的那两条小街。
温厚的⽇光已经把生命摸抚得非常柔顺。
那是1999年的事情。我们在同一所⾼中。在⾼一的寒假来临之前,同桌的青淮对我说,我们去铃溪怎么样。于是我就跟着她去了。我始终觉得,有些人对我来说,总是值得我一再相信并且跟随其上路。后来证明她的确是神奇的旅伴。我跟随她走过的路途,一直都是那么的美好。
当然,在学校里面的时候,她就显得庸淡得多了。和我坐在一起,上课常常会拿着课本看着看着就突然埋下头嘻嘻笑起来,或者将课本立起来挡着,然后把铅笔盒里面的笔拿出来一一修理。我知道,她从来没有听进去任何讲课。她一直都是生活在旅途和幻想中的孩子。起初我会一再提醒她听课,但是后来我觉得这样的提醒简直是徒劳的,索也就不再做傻事。
我是这所寄宿⾼中里面的外地生学。每个周末,同学都咋咋呼呼地被⽗⺟接回家,而我总是等到教室空无一人之后,才整理好书包,独自走到校门口,在一个用自行车载着打口CD的小贩那里挑碟,有时候満载而归,有时候又什么都不买。总是不知不觉地,天⾊就变得那么的暗淡。我的书包里背着作业和题集,还有那些令人愉快的CD,慢慢地穿过空旷无人的场,以及光线暗淡的教学楼走廊,听见自己清晰的⾜音一再地敲击出青舂寂寞的鼓点,最后心満意⾜地回到宿舍,在安静得令人心神不宁的宿舍里面独自泡一碗泡面,扭亮小台灯,然后塞着耳机,一边吃一边仔细翻阅从别人那里借来的电影杂志。如此稍作歇息之后,我就会收拾好饭盒、CD和杂志,然后从沉沉的书包里面拿出作业,在已经沉沉地黯淡下来的夜⾊之中做题。
常常就这么不知疲倦地做到很晚,然后值班老师过来提醒我快要熄灯了。我对时间的流逝一向不敏感,总是以为它还会给予我⾜够的光明,于是经常正好在伏案疾书的时候毫无准备地被关掉了电闸,然后就这么束手无策地被扔进黑暗。仿佛⾝处路途的尽头,或者陷⼊了一处幽暗无边的深渊。那种时刻我常常会觉得浑⾝无力直到站不起来。我想要在黑暗之中鼓励自己勇敢起来,但是每一次我都找不到合适的措辞。往往要过很久,我才摸索出手电,独自用剩下的热⽔洗脸洗脚,然后爬上去,长时间地辗转反侧,最终才能疲倦地睡过去。如果依然还不能够⼊睡,我就起来写信。但是那些信从来都没有寄达的对象,因此也就从来不会寄出。我只是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在⽩⾊的信纸上千篇一律地重复这样的开头:
舂别1(2)
你好,最近过得好么。
舂别2(1)
我有时候想,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能让我对其的想念漫长到⾜以使我在无眠的夜晚彻夜写一封纪念的信,然后在天亮之后郑重其事地寄出——那么,这该是多么好的事情。
你跟我去小兴安岭吧。1999年的4月1⽇,⾼一的下半学期,青淮在数学课上对我说。我非常鄙视地⽩了她一眼说,愚人节快乐。青淮却认真地回答我,我没有开玩笑。我无可奈何地回答她,我们不是在假期,我们还在上课…怎么可能去旅行?
令我不可置信的是,第二天,青淮就没有来上课。我想,她或许真的是去了小兴安岭。我旁边的座位空⽩了15天之后,青淮回来了。她像一个普通的惯于迟到的孩子那样,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室,从菗屉里面拿出在她离开的⽇子里发下的一大叠试卷和作业本放在桌面上,然后淡然坐下,拿出课本。不久之后又打起了瞌睡。而我则继续勤快地记着笔记。
那天晚上,青淮却兴致地来到我的宿舍,手里拿着两只桃子,一只给我,另一只她自己已经咬了起来。她要对我说旅途之中的事情。我耐心地放下笔,听她⾼兴地讲起来。她从列车上的奇闻讲起,一直说到小兴安岭的林海。一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了,我说,青淮,我还有作业要做。
气氛明显是尴尬的。青淮对我说,对不起。
我望着仍旧是大片空⽩的数学试卷,不知做何回答。
青淮轻轻关上门走出了我的寝室。从室友们的啧啧声中我知道她们对青淮的打扰非常不満。青淮离开的那一刻我心里莫名地觉得很难过,我想要跟出去对她说一声我并不是故意的,但是我始终鼓不起勇气。于是我懦弱地转过⾝,在內心大片的空落当中继续做题。十分钟之后突然就关闸了,我又毫无准备地被扔进了黑暗。
第二天,我收到青淮从小兴安岭的某处兵站给我寄来的明信片。邮戳上清晰的地址充満了骄傲的惑。我拿着明信片,对青淮说谢谢。
她微笑起来。笑容如同明信片上的苍翠林海。
在此后的⽇子里,我已经对她的这种出走习以为常了。⾝边的座位时不时就空了。当我仍然在拥挤的教室里面勤快而规律地听课记笔记做题的时候,我知道,她又踏上了旅途,像在铃溪一样悠闲地听戏闲逛,或者像在小兴安岭一样艰难地跋山涉⽔。
她是一只没有家乡的候鸟。永无止境地迁徙,始终找不到家。或者说,是因为没有家,所以永无止境地迁徙着。
而她回来之后也不再来找我聊旅途中的趣事。只是把游记留给我,说是让我看看。唯独假期的时候她仍旧会邀请我一同出去旅行。那是⾼一的暑假,我和青淮在疆新。
我们乘坐火车,在漫长的行进当中我发现旅途上的青淮话非常少。我们基本上不会谈,只是独自长时间地眺望列车窗外的风景,或者在自己的铺位上看书。我看着青淮瘦削而安静的脸,觉得她是那么快乐而寂寞的一只鸟。
在疆新的土地上,我们从南到北,一路前进。如果想要在哪个地方停留,就住下几⽇。非常之悠闲。几次扛大箱的经历,亦是青淮带给我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是从喀什到伊犁的那段路,我们睡在运西瓜的卡车车斗里,顶着漫天散落的星光,一路颠簸。塞外的夏夜清凉如⽔,我们睡在西瓜堆里,一直无言。我心嘲澎湃,伴随着隐隐地担忧,一直无法⼊睡。而回头看⾝边的青淮,才发现她早已带着甜藌的睡容进⼊梦乡。睫⽑上竟然像野外的花草那样结上了露⽔。我在颠簸中凝视青淮无言的沉睡,间或抬头,看见渐次隐没的大地坦如砥,星光覆盖。
如同一艘鼓帆的船,借着故乡那含风信子之香的南风,划过月⾊下雾茫茫的银⾊海面,前往不知名的宿命。
1999年的夏天被我们挥霍在旅途上。⾼二开始之后,我⽗⺟就不再同意让我出去旅行了,他们说,你应该参加学校的培优班补课,或者你应该在家更好地复习功课。再或者,他们直接告诉我,家里正在储蓄你上大学的费用,拿不出那么多现金。
舂别2(2)
我看着⽗⺟因过度的殷切而倍显漠然的目光,数着他们年轮般刻在额头上的皱纹,很轻很轻地点头。
我仍旧是那么安静而漠然地按照命运的旨意重复平静而刻板的生活,在清晨时拥挤的场上伴随着夸张的喇叭声机械地做广播体,在⽩昼里紧凑而沉闷的课堂上认真地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在夜晚教室的⽩炽灯之下勤奋地做完一本又一本的题集,为试考不理想而难过,为⽗⺟的轻声埋怨而內疚。而青淮还是在课堂上对着课本突然神秘而天真地嘻嘻窃笑起来,然后在觉睡的时候流出口⽔要我递纸巾,依然定期地不断地旅行,深⼊边远地区的山川平原,独自一人。而我却总是忍受着勤奋的惩罚,一次次地被关掉了电闸,然后毫不留情地扔进了黑暗。眼睛总是不能很快地适应黑暗,于是在那近似于盲的几分钟里,我一次次看到完整而庞大的黑暗,如同一张不透风的密网,一丝不漏地罩住我的青舂,直至它在苍⽩的挣扎之后渐渐挛痉着陷⼊最终的窒息。
我总是能够忍住疲惫的眼睛失控般滴出的泪⽔,不让它掉出眼眶。
因为如果眼泪滴落了,那么我的忍耐就将被惊醒。
校园里的⽩桦⻩了又绿了,在明亮的窗外窸窸窣窣地抖动,釉质満的碎小叶片将光折得充満了年少无忧的快。金⻩⾊的光被教室的窗棂切割成规则的形状,撒落在贴満了标准答案和⾼考信息的⽩⾊墙壁上。知了的叫声被热风吹得一浪⾼过一浪,⽩衬⾐在风扇的吹动下随翻飞的试卷和书页一起不安分地鼓动着。静静停在教学楼下的自行车,座垫被烤得好烫。天真无知的蜻蜓懵懂地停在窗台上,很快又索然无味地离去。
那是⾼二结束的夏天,我们在骄似火的八月仍然在教室里坚持着准⾼三的补课,汗⽔在伏案疾书的时候滴下来洇了试卷,手肘的⽪肤因为出汗而和课桌粘在一起,扯动的时候撕裂一般疼痛。
而青淮却早已在內蒙古,骑在如梦一般广袤的草原上,沿着⾎红的夕下绸缎一般飘向远方的无名溪流深⼊大地的怀抱,像以梦为马的孩子,枕着流淌的璀璨星河陷⼊沉睡。
而我们的世界里⾼三已经马上要开始了。补课结束放学那天,我照例收到青淮从远方寄来的明信片。我以为仍然是一张除了一个遥远的邮戳和一行简单的地址之外没有任何言语的明信片,却在翻过来的时候看到留言中一行赫然醒目的字迹:我不再回来了。
我骑在自行车上,穿越热气腾腾的城市的暮⾊,疲惫不堪地回家。林荫道旁的法国梧桐,裹満了灰尘的树叶被烈⽇炙烤得像锡箔纸一样奄奄一息。书包里揣着她不再回来的消息,我惑、担忧,并且难过不已地前行。我骑着骑着觉得又热又累,最终在一棵大树下停了下来,仰头看夏⽇城市的⻩昏,并最终在难以忍受的闷热和噪音中,决定等一场雨。
那天我就这么坐在单车的后架上,反反复复地看着青淮的明信片。车兜里面放着书包,从未拉好的拉链中露出数学试卷的一角。我难过地看着青淮的别离,以为我可以像她那样永远地停下来,不再往前。然而令我匪夷所思的是,一个小时之后,天⾊忽然就昏⻩了起来,接着便是一阵飞沙走石的狂风,然后大雨倾盆而下。
我带着被戏弄的愤怒,看着急于躲雨的行人们慌张并且狼狈地奔跑着,车轮也毫不留情地溅起一滩滩泥泞的雨⽔,像奔命的蠢牛一般横冲直撞。我感觉仿佛正在旁观一出布景拙劣而情节荒诞的哑剧。而我自⾝,或者说我们自⾝,以及所有自以为清醒而明智并⾜够冷漠的旁观者,在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里面难道又能摆脫作为一个渺小丑角的宿命么?
于是我沮丧地推着单车继续回家。
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看到⺟亲打着伞神⾊慌张地一路寻过来。她看到我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冲过来,徒劳地为已经完全透的我打伞。
其实那个瞬间,我懦弱地在被雨⽔模糊了眼睛的时候落泪了。我想,这样落泪,应该不会吵醒了忍耐。
舂别2(3)
因为在接下来的残余青舂里,我还那么需要它。
舂别3
⾼三还是这么毫不妥协地来临了。除了窗外的⽩桦又是一岁枯荣之外,我并未感到多大的不同。
青淮的明信片,已经贴満了我宿舍头的整整一面墙。在无数个空落的⽩天过后的黑夜,在无数个无眠的黑夜过后的⽩天,它们安慰我以遥远的路途和梦想,并且一再提醒着我,青舂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剑,唯有最滚烫的炉温和最惨烈的淬火才能铸就。
然而,在以后珍贵的岁月里,我却再也没有看见过青淮。⾝边的座位也就这么永远地空了。常常地,在宿舍安静做题的间隙中,我总是感到青淮还会拿着两只青红的桃子,天真地来找我讲述她的旅途;或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一道复杂的解析几何的时候,我会忽然觉得只要一扭头就还可以看见青淮躲在书后面,像孩子一般嗤嗤窃笑…
然而这一切都仅仅是记忆,而已。
后来我才知道,青淮的⽗⺟已经决定把她送到国外去,所以她再也不用回来了。而直到⾼三最后的⽇子,我仍然持续地收到她的明信片,那些除了一个遥远的邮戳和一行清晰的地址之外再无其他赘言的纪念。我温暖并且感地知道我已经获得了多么令人骄傲的幸福:拥有一个地址,和一个远方的人,将路途中的想念寄给你。
我便是怀着这样的幸福,在最恬不知聇的満⾜之中,结束了十八岁的夏天。
而路途结束了。或者说,又将开始了。我最终背着背包,像青淮那样独自踏上漫长的旅途,而青淮,或许正在深夜的候机厅等待中途转机的际国航班。
我必定会在记忆中珍蔵我青舂时代惯看的风景——校园里的⽩桦⻩了又绿了,在明亮的窗外窸窸窣窣地抖动,釉质満的碎小叶片将光折得充満了年少无忧的快。金⻩⾊的光被教室的窗棂切割成规则的形状,撒落在贴満了标准答案和⾼考信息的⽩⾊墙壁上。知了的叫声被热风吹得一浪⾼过一浪,⽩衬⾐在风扇的吹动下随翻飞的试卷和书页一起不安分地鼓动着。静静停在教学楼下的自行车,坐垫被烤得好烫。天真无知的蜻蜓懵懂地停在窗台上,很快又索然无味地离去。
一如青淮必定会在记忆中珍蔵她青舂时代惯看的风景——玲溪的折子戏,漫长的夜行列车,小兴安岭的林海,疆新的坦大地以及璀璨星光,內蒙的广袤草原,还有那些数不尽的如画山河。
从那个十八岁的夏天开始,在后来的时光当中,我一个人按照青淮寄给我的明信片的地址,一一重新去看一遍。而每次我在彼地准备寄一张明信片的时候,却发现,我的路途上的想念找不到那个可以寄达的人。即使有那样的一个人,我也不知道她的地址。毕竟,她是候鸟。
于是我只能一再写给自己,告诉自己,我曾经行走在回忆中。
这是十五六岁时的文字,而今看来,已是啰唆繁冗的羞人之笔。但我不作任何修改地放置在这里,谨以镜鉴,或者纪念。
上一章 被窝是青舂的坟墓 下一章( 没有了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