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私起家
这里的原罪不是生下来之原有之罪,而是他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应有之罪。
1、走私起家
20世纪80年代,紧邻⻩光裕老家凤壶村的贵屿镇兴起了收买废旧电器的行业。当时很多人将从国外买回来的废旧电器进行修理组装,然后再出售,赚了很多钱。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光裕也跟着哥哥⻩俊钦一起做起了转售旧电器的生意。在⻩俊钦带领下,兄弟俩⾝揣⺟亲东拼西凑借来的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內蒙古一带做生意。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两人背着大旅行袋,里面装満了收音机、电子表之类的东西。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倒卖电子商品是违法行为,所以他们的⺟亲在家里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两个儿子出事。
不幸的是,担忧后来变成了事实——⻩俊钦不久便出事了。那次是在呼和浩特,⻩俊钦和另外一个人带了1000多块钱的货过去卖。也很凑巧,另外一个伙伴那天突然得了急肠炎,跑去医院看病,结果察警把⻩俊钦一个人给逮住了。察警指着那堆东西问⻩俊钦这些货是谁的,⻩俊钦沉默了片刻,然后承认是自己的。后来东西被没收了,人也被扣押起来。
事情过去以后,⻩氏兄弟和一个曾帮助过他们的朋友开始合伙做生意,办了一个无线电工厂,专门生产扩音器之类的产品,两三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家里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但后来兄弟俩觉得不太适合搞产品的生产、开发,认为自己更适合从事商品流通领域的生意,于是便来到了京北发展。
1986年,19岁的⻩俊钦和17岁的⻩光裕连贷带借共筹集了3万元,在京北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名叫"国美"的门面,主要做服装生意。1987年1月1⽇,兄弟俩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了家电零售业。
道路是曲折的,也是辛酸的。
坐上国中首富宝座的⻩光裕摸着光溜溜的头,右腿盘在左腿上侃侃而谈:"当时进⼊京北的时候,想去找旅馆,花了5⽑钱住进一个地下旅馆,结果却花了1块钱让一个三轮车拉我去找那个旅馆,找了半天才找到。后来我明⽩了,那三轮车夫故意绕了一大圈,从京北站绕到东四,完了再往回走。第二天醒来,走出旅馆一看,发现眼前就是京北站。当时我就感觉头大,走来走去都是在京北站周围转。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恒基中心这一片,老的地方就是一些小摊位。我在那儿转了半天,最后也没搞清楚哪儿是商业区,应该怎么去做买卖。就这么一直转到下午两三点。就在我站在栏杆旁看京北站时,有个人走了过来,问我要不要拍一张照片…"
⻩光裕在京北的第一张照片就是这样留下的。嘲汕的⽑头小子在被京北三轮车师傅一番戏耍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征途。
⻩光裕兄弟俩当初为什么放弃卖服装转而卖电器呢?没什么文化的⻩光裕在发家之后用消费逻辑学忽悠记者道:"当时很多人看中了家用电器作为-大件-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发展潜力,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而且当时家电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到货。"
在⻩氏兄弟起步阶段有两个问题值得怀疑。第一个问题:3万元的款贷是如何获得的?在20世纪80年代,国中改⾰开放才不过七八年的时间,国民财富积累还未进⼊"万元户"时代,因此,在1986年,3万元款贷的份量相当于现在300万的款贷。刚到京北的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况且还因为投机倒把进过警局,对于这样有前科记录又没信誉保证的人来说,行银应该相当警惕的。那么,在京北立⾜未稳的⻩氏兄弟是如何获得这笔巨额资金的呢?
后来⻩光裕对于这笔钱有过一次表态,称用于投资珠市口店的十几万元钱来自"在內蒙古做贸易"和"在京北最初半年做生意"产生的利润积累,但他并未就其中的款贷部分做出明确解释。
第二个问题:⻩光裕开门做生意,货源从哪儿来?那个时候家电还处于供销阶段,⻩光裕的货从何而来?⻩光裕好像不无得意的就是自己能拿到很好的货品:"家电生意较服装生意好做的原因在于货源。"广东作为国中最早进行改⾰开放的地区,在这一时期,各类生新事物如雨后舂笋般兴起,其中包括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建立。另外,该地区的走私现象很严重。如果说没有配额,⻩光裕的货品应该大量来自广东。那个时候广东的家电并非国全重点生产基地,国美的第一桶金,应该靠的是贩卖走私家电。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口家电门槛很⾼,一些走私家电产品便乘虚而⼊。一些大型国营商店大多不敢接这种"来路不明"的样货,这便成全了一批门面不大的家电零售店。
对于国美电器走私的说法,⻩光裕曾火冒三丈地反驳:"我所卖的家电产品都是具有正规手续的,包括供货方提供的票发。没有去走私,也没有从走私者那儿进货。作为一个零售企业,国美电器没必要去调查供货方,甚至供货方的供货方他们的货物是哪儿来的,当时几乎所有家电商店,包括国营商店都大量在卖进口家电。"
⻩光裕的原始资本积累其实早在广东嘲汕就已经开始,他曾经坦承过,"拉单"生意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私"目前谁都不好说。但他没有解释什么叫"拉单"。广东那边最早的行话,"拉单"跟走私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光裕在京北创业初期,其大批量运作的进口家电销售,无论如何是具备某些灰⾊基调的。
⻩光裕并不排除他进的货中有经过非正规进口渠道进来后被府政进行课税处理从而合法化的货物。他曾称,这些情况包括海关罚没的走私品,以及一些华侨或出国人员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带回国內后转让出去的家电产品。当时京北的东单和大栅栏有两个华侨收购站,那里收缴的大量电子货物都被⻩光裕接下了。
但是⻩光裕进货的主流渠道应该还是来自广州、番禺一带专门从海上"接货"再加价批发出去的走私者。手续及票发造假在那时对这些走私者来说并非难事。在最热闹的时候,⻩光裕对于自己的⾝世很是在意,甚至不止一次站出来严厉驳斥他人对他早年创业的走私怀疑,并且不承认国美电器曾到广州、番禺去进过货。甚至说:"国美电器从不到京北以外的地区进货,那样物流成本及经营风险太大。"不过,⻩光裕很快就遇到一个尴尬:有人发现⻩光裕的供应商里有番禺人。
⽔货的成本低廉让⻩光裕哥俩有了跟大商场⾎拼的本钱,他们在京北市场采取低价策略,很快将生意做得风生⽔起。公司实力逐步壮大后,⻩光裕开始利用在报纸上打广告招揽客户,成效显著。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在《京北晚报》中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广告,并每周刊登各种电器的价格。当时在报纸中做广告尚属创举,因此每次只收800元广告费。很少的广告投⼊为国美昅引来了大量购买便宜电器的顾客。后来⻩光裕说服厂家与国美电器联合起来在报纸上打广告,因为这样既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实际情况,又可以告诉消费者去哪里购买这些产品,同时可以减少厂家的广告开支。一种厂家和商家联合做广告的新模式就此诞生。其后,⻩光裕又说服厂家将样品赠予国美店做样品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这也成为后来家电卖场的标准模式。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鞋。
⻩光裕一直在漂洗自己的⾝世,希望以一个清⽩的商业新星的面貌出现在国中商场。通过一系列创新,国美电器迅速壮大,⻩光裕的形象也得以洗⽩,但这并不能让其完全摆脫早年靠走私创业的嫌疑。事情终究还是没有按照⻩光裕的设想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光裕有一次因走私和偷税被关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