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六十一章 出师表

第六十一章 出师表

目录

  杜睿突然在內阁会议上提出,准备西征大食,将所有人都是震得一愣,这太突然了,因为就在之前,杜睿还以大唐尚没有做好全面准备,而拒绝了⽪纳尔关于大唐和拜占庭东西两向,瓜分大食的建议。

  “恩师!这西征大食,事关重大,是否缓议?”杜庠盛小声劝道。

  王玄策也跟着说:“国公大人,大食想来为西方強者,这冒然征伐,倘若不胜,则中亚,西域动,动摇国本癢ww。 ”“ 。?br />

  其他的內阁成员也跟着劝说,杜睿只是闭着眼睛细心静听,众人见杜睿不说话,一时间也是无所适从,纷纷看向了一直闭口不言的李世绩。

  李世绩早已告老还乡,只是朝廷恩遇,不准其辞呈,虽然不再担任朝廷实职,却荣宠非常,杜睿也时不时的派人将其请来,参与內阁会议。

  只不过李世绩深通自保之道,即便是列席內阁会议,也从来不发一语,但是今⽇不行了,杜睿要西征,作为众臣之中,除了杜睿,最为精通兵事的李世绩,自然一下子成了关键。

  杜睿见众人都不说话了,睁开眼睛,也看向了李世绩,两人的目光对视了一下,杜睿在李世绩的眼神当中看到了哀愁,看到了担心。

  杜睿一笑,道:“诸位大人,西征之事,本官自洪武二年开年以来,便一直在思索了,现而今大食內不休,其主叶齐德却不修德政,只是任意攻伐,伊斯兰王国和拜占庭王国,尽皆深受其苦,我大唐自贞观年来,幸得圣主临位,太宗,先帝二位圣君御统天下,国泰民安,万邦拜服,而今我大唐強盛至斯,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如何不能西征,以成太宗,⾼宗皇帝夙愿,横扫域內,气呑八荒!”

  众人闻言,全都是无言以对,他们不是没话说,只是不敢当着杜睿的面说出来罢了。

  杜睿是个多通透的人,岂能看不出来,他知道众人担心的是当年苏定方西征之事重演,苏定方西征,怛罗斯一阵,大唐精锐折损大半,易布拉西??默罕默德趁势杀⼊西域,安西四镇岌岌可危,大唐天下都动不堪,大唐立国以来,还从未有过那样的惨败,十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一旦苏定方之旧事重演,对于好不容易攀上顶峰的大唐帝国来说,无异于是个沉重的打击,到时候四方熊熊,社稷都可能不保。

  况且一旦失败了,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大唐立国以来,数十年,积累起来的精气神,那无比強大的自信,就有可能一朝败丧,众人岂能不担心。

  现在的大唐,虽然強盛无比,武功赫赫,却好像一个瞻前顾后的大财主。

  前进?

  担心现在手上的财富会丢掉!

  后退?

  却又担心别人会抢夺自己现有的地位!

  那种感觉就好像后世争霸世界的众多‮家国‬一样,依靠其強大的武力,坐上世界霸主的位子,可一旦有人发起挑战,原先的霸主在‮场战‬上吃了败仗,就立刻会失去原有的地位,变得破墙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世界历史,就是民族‮家国‬竞争的舞台,是強者的演技场。有些‮家国‬将因为先天不⾜,像荷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本等而在残酷的竞争中退出世界历史舞台。

  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几千年以来的世界舞台,莫不如此。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拿破仑帝国,德意志的第三帝国灰飞湮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国美‬的霸权才是真正世界意义上的霸权,因为‮国美‬块头大,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人口多2。92接近3更加说明问题的是‮国美‬的军事实力笼罩全球,而其他霸权充其量也只能算控制一个地区或者控制一个洲而已。

  在后世的16世纪,葡萄牙是第一个登上世界舞台的霸权‮家国‬。可是后来在与荷兰,西班牙的竞争中,葡萄牙失败。原因是本国缺乏雄厚的工业基础,国土面积狭小,‮家国‬人口资源少,没有军事实力去保卫海外基地,海外基地分散,容易各个击破。

  葡萄牙帝国的全盛时期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像巴西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国语就是葡萄牙语。葡萄牙国土面积太小,人口太少,不够大国的分量,一场战争的失败,自然退出世界历史舞台。

  其后上位的是西班牙,西班牙比葡萄牙国土大,人口多,因而在与葡萄牙竞争中享有优势。但是一场大海战,英国海军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其失败原因,就是西班牙在登上霸主地位之后,仗着自己的海军舰队強打,经常卷⼊欧洲‮陆大‬的王朝战争和宗教战争,又同时参与多次海上战争,分散了力量。另外西班牙的殖‮政民‬策有误,得不到殖民地的增援。

  紧接着,到了17世纪初期,荷兰崛起。荷兰以前是西班牙的属地,资产阶级⾰命首先在荷兰发生。尼德兰资产阶级⾰命是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而荷兰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荷兰地方太小,人口少,存在天生不⾜,作为世界帝国肯定是短命的。英国发动数次对荷兰的战争,使荷兰失去海上霸权。荷兰缺少自然资源,缺少工业基础,忽视海军建设是荷兰失败的基本原因。荷兰国土面积很小,人口也少,虽然凭一时的优势可以称霸世界舞台,但是,霸权肯定不能长久。

  荷兰没落之后,英国和法国争夺世界霸权一共进行了四次重要的战争。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战争,奥地利王位战争及七年战争。

  法国在英法竞争中失败,法国国內矛盾上升不能调和爆发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法国大⾰命,‮级三‬会议的召开吹响了资产阶级⾰命的号角。法国资产阶级⾰命是彻底的⾰命,没有和封建贵族进行妥协,不同于英国资产阶级⾰命。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拿破仑帝国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拿破仑时期,法国⾰命横扫整个欧洲,最后拿破仑的军事远征在莫斯科失败,其在欧洲的霸权彻底被瓦解。

  在‮国美‬之前,世界当之无愧的霸主就是那个⽇不落帝国,想当年,大英帝国何等威风,号称⽇不落帝国,曾经统治5。6亿人口,3350万平方公里国土,殖民地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达到当时整个世界的1/4。

  但是随着其他‮家国‬的崛起,英国本⾝力量太小,不可能长期称霸世界。英国和德国,法国的竞争及其相互削弱,导致了英国殖民地的丧失,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其伤筋动骨,‮国美‬,印度,澳大利亚,缅甸等地的‮立独‬,使⽇不落帝国走向灭亡。

  ‮国美‬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和法国的竞争相互削弱,使‮国美‬赢得了‮立独‬。南北战争则使‮国美‬由原来的邦联建设成为有強大‮央中‬权力的联邦‮家国‬。在与墨西哥的战争中,‮国美‬夺取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又从俄罗斯手中购买了147。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州,从法国购买了路易丝安那州,通过非常的办法‮国美‬夺取了夏威夷,从而使‮国美‬拥有937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大国的国土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

  ‮国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欧洲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赢得了发展的机会。‮国美‬远离欧亚‮陆大‬,又为太平洋大西洋所保护的优越地理位置,使美利坚远离欧洲战火,又能从火中取栗,战争期间,‮国美‬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不到25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二流‮家国‬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美‬和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展开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长期竞争,1990年苏联解体,‮国美‬成为唯一的世界霸权帝国。

  ‮国美‬是后世世界上最強大的‮家国‬,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全安‬的‮家国‬。‮国美‬掌握世界一流的军队,那支军队几乎武装到了牙齿,军费超过俄、中、⽇、法、英几个大国之和,占了全球军费开支的半壁江山。

  ‮国美‬在全球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拥有几十个军事盟友,追求所谓的“全球24小时即时打击”能力。这种能力除‮国美‬以外,其他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奢望。

  可是如此強大的‮国美‬也有一怕。

  ‮国美‬的怕,确是真怕。后世‮国美‬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世界嘲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到‮际国‬
‮全安‬环境正在⽇益多元化,意识到传统与非传统‮全安‬问题正⽇益相互织,即使国力再強,单匹马也很难从容应对。

  ‮国美‬因为怕失去他们的霸权地位,动辄以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武器、网络‮全安‬等名目对别人指手画脚甚至动手动脚,夸大外部‮全安‬危险以实现其战略意图,为保障自⾝“‮全安‬”让别人不得安生。

  这些怕集中起来,就是‮国美‬的最怕。‮国美‬最怕失去霸权。‮国美‬奉行的是“我能打你、你不能打我”的強权逻辑。‮国美‬
‮全安‬战略的核心就是保障其全球霸权的绝对‮全安‬。

  ‮国美‬不想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他们尽可能的回避大规模的战争,英国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茍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后世的‮国美‬如此,现在的大唐也是如此,如今的大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霸主,尽管有些地方,有些小国,本就不知道东方还有一个大唐的存在,但是那不要紧,连世界都还没有看清的‮家国‬,如何能危险到大唐的霸主地位。

  大唐不想失去这个霸主地位,集中就体现在了这些朝臣的⾝上,他们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现在所有的荣光,害怕一旦他们失败了,一切的荣誉都将消失。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坐等上天赐予。

  杜睿只是和李世绩换了一下眼神,便不说话了,一直等到內监过来通知上朝,众人才神情各异的走出了班房,分班站立,走进了太极殿。

  李贤端坐在龙椅上,等着众臣参拜,这段时间他的心情不过,因为此前房舒那件事,让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是件好事。

  虽然在登基之前,李贤对这个位子,心里带着些恐惧,但是坐上了之后,谁不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呢?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贤伸手虚托了一下,道:“诸位爱卿平⾝!”

  以往这个时候,都是该李贤⾝边的內监说开场⽩的,但是这一次没等他开口,杜睿便当先站了出来。

  在众臣的注视之下,杜睿走到大殿的正中,跪倒在了品级台下,李贤登基以来,曾下过一道恩旨,准许杜睿不下跪参拜的,但是这一次杜睿跪下了。

  李贤一愣,连忙起⾝,侧过⾝,没有受杜睿的全礼:“宋国公有何事,尽可直言,无需如此大礼!”

  杜睿对着李贤一败,从⾐袖之中拿出了一份奏折,双手⾼举过头,道:“圣上!臣杜睿有一本奏上!”

  杜睿说完,便将奏折打开,当殿念道:“微臣大行台尚书令,宋国公杜睿,百拜圣上当面,我大唐开国至今,已立数十年,⾼祖皇帝龙兴太原,彼时天下汹汹,四海动,幸赖⾼祖皇帝躬行仁义遍布海內,以使天禧群豪归心,四海重归一统。

  我太宗皇帝敦继大位,大唐久初安,贫困衰弱,內有余孽作,外有突厥威庒,诚乃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宮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忘死的作战,有大志向的文臣,竭尽全力的辛劳。

  这是因为众人感念太宗皇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隆恩的原因,时天下群豪,英杰尽在朝中,生聚教养,方有北伐一战成功。

  圣上以冲龄得继大位,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本朝三位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上谏的言路。

  皇宮中和朝廷里,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宮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杜庠盛,张言硕,王玄策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才选拔来给予圣上。臣认为宮內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

  将军屈突通,屈突寿,⾼行真等人,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也常称赞他们的才能,以使拱卫京城,臣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太宗皇帝以开贞观盛世,致使大唐得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前隋所以衰败的原因。

  太宗皇帝,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臣谈论起这些事,对于前隋炀帝的做法,没有不感到遗憾的。

  內阁重臣,噤军骁将,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圣上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大唐皇室才能够万世永昌,天下才能安泰承平。

  臣本是个平民,幸赖得以生在盛世天下,才能得以周全己⾝,在世间只求保全命,不希求⾼居庙堂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臣⾝份低微,学识浅薄,委屈地自我降低⾝份,接连三次到臣府上来访看臣,征询臣对‮家国‬大事的意见,因此臣深为感

  太宗皇帝也以为臣之陋才可堪一用,拔臣于微末之间,委以重任,十数年来,幸得尾从,倍加信重,太宗皇帝驾崩之时,又委以托孤之重,臣至今想来,仍旧倍加惶恐。

  后先帝临朝,以臣为百官之首,奉命西征吐蕃,幸赖先帝洪福,芒松芒赞授首以降,后臣不孝,忤逆当朝,先帝不忍降罪,使臣得意苟全命,此皆先帝恩重。

  先帝大行,臣又受命托孤,算来,臣自步⼊仕途,至今已有三十二年了。

  先帝深知臣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家国‬大事嘱托给了臣。接受遗命以来,臣⽇夜担忧兴叹,唯恐先帝托付给臣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从而损害先帝的明察。

  所以臣自受命辅政以来,无一⽇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太宗皇帝,先帝在位之时,常念天下纷扰,当以大唐一隅谋天下‮定安‬,横扫寰宇,气呑八荒,以成不世之伟业。

  如今突厥,吐⾕浑,西域诸国,契丹,三韩,倭国,南洋诸岛,‮南中‬万邦皆以败亡,唯独大食独存。

  臣接受遗命以后,每天寝食难安,所思之事皆为圣上鲸呑天下,以成三皇五帝之功业,而不敢懈怠。

  如今天下已经‮定安‬,武库装备充⾜,应当勉励三军,西征大食,平定天下,臣耝鄙,仍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奷琊凶恶的敌人,以完成太宗皇帝,先帝的夙愿,这是臣唯一能用来报答太宗皇帝,先帝之大恩,且忠心于圣上重托的事。至于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內阁重臣的责任了。

  希望圣上把讨伐大食的任务给微臣,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惩治臣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太宗皇帝,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內阁众臣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圣上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追念先帝遗愿,如此臣就受恩、感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以致语无伦次。”

  汉末之时,英雄辈出,然杜睿最为崇敬的只有一个,便是诸葛亮,或许他没有《三国演义》之中,那般多智近妖,然而其大智大勇,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却不能不让杜睿感佩。

  汉末之时,刘备于成都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后刘备伐吴兵败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內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国全‬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之后,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城。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篇名为后人所加。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強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內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

  因此,出师后的国內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宮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內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內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

  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而是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表达自己的“感”和“忧叹”之情。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

  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杜睿不敢自比诸葛亮,李贤自然也不是刘禅,但是杜睿受太宗皇帝和⾼宗皇帝两代帝王托孤之重,心心念念的便是要完成太宗皇帝和⾼宗皇帝横扫**,气呑八荒的夙愿。

  如今李贤渐长,杜睿迟早要归政的,在归政之前,这件大事便成了他的心结,如果不能完成的话,⽇后他又有何面目去见太宗皇帝,⾼宗皇帝。

  杜睿一番奏请,即便是那些有心反对西征的大臣,也张不开口了,这份奏折毫无文采可言,通篇流俗,然却感人至深。

  李贤听过之后,心中也是隐隐酸楚,他的心里对杜睿有不満吗?

  自然是有的!

  ⾝为一国之君,却不能掌一国之权柄,万事都要由杜睿决断,他自然会心生不満,但是听了杜睿这番奏请,李贤只觉得自己満心的羞惭。

  杜睿对大唐的忠诚,天人可鉴,然太宗皇帝,⾼宗皇帝却倍加猜忌,临终之时,偏偏又委以托孤之重。

  杜睿一生,几起几落,然而却从来没有过半句怨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从来不曾心生怨恨,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姑⽗!”李贤也顾不得这里是朝堂了,真情流露道“姑⽗英雄一生,为大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功勋,如今久不征战,朕深恐姑⽗西征,稍有挫折,动摇一世英明,还请姑⽗思虑再三!”

  杜睿淡淡一笑,道:“圣上!臣之微末名声与大唐万世基业相比,不⾜道哉,臣此生深受三代君王大恩,无以为报,唯有兢兢业业,夙兴夜寐,略尽薄智,方才心中稍安,太宗,⾼宗两代君王所想,皆在于此,臣受两代君王托孤大恩,如今年已不惑,若是在不能完成此业,深恐天不假年,⽇后有何颜面,见太宗皇帝,⾼宗皇帝于地下,臣请圣上准臣所奏,授臣以大任,若不能胜,臣自当枭首以谢天下!”

  李贤听得一惊,忙下了御阶,上前将杜睿搀扶起来,道:“姑⽗不可出此言,这大唐的天下,还要仰仗着姑⽗呢!朕年幼,不⾜以治理朝政,姑⽗若要远征,这朝中之事,该如何料理!还望姑⽗多加思虑,多等上几年,再西征不迟!”

  杜睿笑道:“圣上睿智,⾜可以执掌朝政,更何况朝中俊杰之士颇多,他们可以辅佐圣上治理天下,臣所愿,如今唯有西征大食,进取天下尔,还望圣上成全!”

  李贤闻言,知道杜睿主意已定,万难更改了,不噤一叹,道:“既然如此,朕也不敢阻拦,只盼姑⽗早奏凯歌,尽快还朝,勿要使朕忧心才是!”

  杜睿跪倒在地,叩首道:“太宗皇帝,先帝两代帝王托孤之重,臣岂敢不尽心竭力!”

  李贤又将杜睿搀扶起来,道:“朝中之事,还望姑⽗安排一番!”

  杜睿点点头,看向了文武百官,道:“本官西征大食,朝中之事,要多多摆脫诸位大臣,还望诸位大臣念及本朝三位先帝创业坚信,不辞劳苦!”

  众人闻言,连忙躬⾝一礼,齐声道:“国公大人所托,我等敢不竭心尽力!”

  杜睿点点头,吩咐道:“內阁诸位臣工,我走之后,当以杜庠盛为首,暂代首辅之职!”

  杜庠盛忙道:“恩师,‮生学‬才疏学浅,恐怕难当大任!”

  杜睿道:“你无须妄自菲薄,你之才,为师尽知,当小心侍奉圣上,若有偏颇之处,为师归来之⽇,比不饶你!”

  杜庠盛躬⾝受命:“弟子遵命!”

  杜睿接着又道:“王玄策大人!”

  王玄策没想到杜睿会点到他的名字,忙应道:“下官在!”

  杜睿道:“王大人老成持重,可托付大事,我走之后,长安宿卫尽皆归王大人统带,望王大人不辞辛苦,尽忠职守!”

  王玄策忙道:“下官也曾受太宗皇帝,先帝大恩,擢拔下官于微末之中,自当尽心竭力!”

  杜睿接着又对其他大臣叮嘱了一番,便对李贤道:“圣上,杜养盛,王玄策,皆多智,忠贞之士,圣上国事之上若有疑惑,可问此二人,倘若再不觉,则可问应国公李大人!”

  李贤知道杜睿主意已定,即便是他劝阻也难以让杜睿再改变注意了,只得降旨道:“宋国公忠于国事,今大食屡违天道,广造杀,朕今特命宋国公杜睿为西征大元帅,国內一应军马皆归宋国公调配,兵伐大食,一统天下!”

  杜睿撩袍跪倒在地,叩拜道:“臣杜睿奉旨!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了早朝,刚一出太极殿,杜养盛就忍不住追了过来,道:“恩师!此次提议西征,为何如此仓促!?”

  杜养盛是杜睿的弟子,跟在杜睿⾝边⽇久,对杜睿再了解不过了,他知道杜睿并没有做好西征的准备,这次却偏偏没有任何预兆的提了出来,定然是出了意外。

  杜睿一笑,他确实没有做好准备,不是兵力,后勤方面的,这方面的事情,从洪武朝开年,杜睿就已经在积极谋划了。

  他没有做好准备的是,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原本他最看好的就是狄仁杰,狄仁杰之后还有杜学武,但是这二人都还在澳洲道,而且也尚欠缺磨练,不⾜以托付大事。

  而且大食虽然屡败于大唐之手,到底是西方的強者,并非一朝一夕可灭。

  原本按照杜睿的计划,西征当在十年之后,到那个时候,狄仁杰已经可以进⼊內阁,辅佐朝政,到时候大唐也会更加強盛,大食也会因为不断的和拜占庭之间的争斗,国力削弱,到时大唐大举西征,便可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将天下平。

  可是李世绩的话提醒了他,李贤长大了,早晚杜睿都要归政的,到时候李贤是个什么想法,杜睿要西征,能不能得到完完全全的支持,这个谁都说不准。

  与其将祸患留在⽇后,不如现下杜睿一举解决了才好。

  “你不要再劝我了,此事为师心意已决,西征之事不可再议,你留在朝中,当尽心竭力辅佐圣上,也就是了。”

  杜养盛还要再说,却见一个內侍走了过来,对着杜睿一礼:“国公大人,圣上请国公前往承庆殿一叙!”

  杜睿点点头,道:“好!这便去!”

  杜睿临走之时,对着杜养盛说了一句:“不要多想,尽心办差!”

  承庆殿內,李贤已经在等着了,连早饭都没吃,他的心里糟糟的,不知道杜睿为何会突然提出来要西征。

  见杜睿到了,李贤连忙挥退內侍,道:“姑⽗!为何如此仓促便要西征!”

  杜睿当然不能将自己的担心,当着李贤的面说出来,对这个侄子,他还是很在乎的,不单单是因为李承乾和安康公主,这两年接触下来,杜睿看的分明,李贤是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人,这样的人格外敏感,杜睿不想因为一些言语之误,影响了两人的感情。

  “圣上!臣已过不惑之年,太宗皇帝和先帝的重托,⽇⽇夜夜都庒在臣的心上,如果再不将太宗皇帝和先帝的遗愿完成了的话,臣担心就再没有机会了!”

  李贤闻言,面⾊一僵,他知道杜睿没有说实话,说什么年近不惑,杜睿现在不过才四十多岁,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強的时候,可是听杜睿的语气,确实⾝心俱疲的模样。

  “姑⽗是在担心朕吗?”

  杜睿忙道:“臣不敢!”

  杜睿知道李贤是个聪明人,他会猜到的,可是这话不能点破。

  李贤叹了口气道:“姑⽗!朕知道姑⽗这一生为了大唐社稷江山,尽心竭力,可是无论皇祖,还是先帝对姑⽗都有失偏颇了!”

  杜睿忙道:“圣上不可妄言,臣深受太宗皇帝和⾼宗皇帝的大恩,不敢有任何怨念!”

  李贤一笑,道:“姑⽗无需避讳,朕知道,朕一切都知道,当初⽗皇要将姑⽗贬黜,无论是皇兄,还是朕都觉得⽗皇的事做得差了,姑⽗的为人,天下人谁不知道,如果姑⽗当真要做王莽的话,以姑⽗的大才,天下间谁能阻拦的了。”

  杜睿闻言,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冷,他想不明⽩,李贤为何要对他说这番话。

  李贤接着道:“可是朕知道,姑⽗不是王莽,也不是霍光,甚至姑⽗都不想做周公,姑⽗的一颗心本就不在仕途上,人都自夸说是功名利禄如粪土,可是天下有谁能做得到,唯独姑⽗你,朕看得出来,姑⽗是当真不愿留在朝堂的,要不然以姑⽗的功劳,早在永徽年间便已经是尚书令了,还用等到今天!”

  杜睿长叹一声,他没想到最后最了解自己的居然是这个少年天子:“圣上!臣生懒散,最不耐的就是官场的纷杂事,当初步⼊朝堂,也不过是因缘际会!既然圣上说了,臣不妨直言相告,这次西征归来之⽇,臣便想着要告老还乡了!”

  “告老还乡!”李贤急道“姑⽗误会朕的意思了,这大唐的天下,只有姑⽗帮着朕,朕才能放心,姑⽗便是要告老还乡,也要等着学武表兄继承了姑⽗的⾐钵才成,姑⽗现在便想着将朕撇下,那可不行!”

  杜睿没想到,李贤将他叫来承庆殿居然打的是这个念头,为的就是给他释疑。

  “姑⽗要西征,要完成皇祖和⽗皇的遗愿,朕不能拦着,姑⽗只管去就是了,等到得胜归来之⽇,姑⽗依然是朕的內阁首辅,说起来,当初姑⽗设置內阁,参详国政,朕是不明⽩的,可是现在朕想通了,一个人的智慧总归是有限的,既然如此,倒是不妨将天下的英杰都汇集到一处,议论国政,矫枉过正,这才是真正的大善,对天下人的大善!”

  杜睿闻言,心中不噤一阵感动,他这么长时间的教导,今天看起来总算是有了收获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