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赵临东
第4312步兵营的营长是个年约四十的少校,因为是东北大汉所以长得人⾼马大,足足一米九多的个子在在座的诸人中间⾼了一头,此人姓赵,名临东,出⾝武汉军官学校九期步科,毕业时名列步科第三十六名,因为毕业没有名列前茅,加上毕业后的从军之路中也没有发挥出太过出⾊的表现,所以从军之路也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靠着资历和时间一步一步慢慢积累晋升,到了年近四十的时候才晋升为少校。
别看赵临东资历平平,官衔也不算⾼,但是赵临东这种四十岁左右的军官却是目前陆军中的核心军官群体,目前国中陆军的军官群体大概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种就是前清时代培养的军校生,包括前清时代的各军校毕业生,比如南京陆军中学,北洋武备学堂等以及留曰士官生,这个群体是国中陆军中名副其实的元老,包括陈敬云自⾝在內都是这一群体,其他的沈纲、陈仪、左玉刚等一大票上将乃至元帅都是这些人,虽然这些人的年纪都已经老迈,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了,但是他们却是国中陆军中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而再过来,就是內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內战时期陈敬云以前清时代的福建陆军小学、浙江陆军小学为核心创办了福州军官学校,并且为了満足內战时期国民军的大量军官需求而大量招生,前期以三个月为一期,后期以半年为一期培养了大量速成军官到福州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为止,一共创办了十二期,培养了大约四千多名毕业生。凭心而论这些速成班出来的军官素质虽然大部分不咋地,但是他们却是撑起了当时国民军的天空,并且里头的众多人凭借在內战中的战功而快速晋升,并涌现了一大批将才,杜岩鹏中将、鲍刚毅中将、程子贤中将等陆军里几十个中将都是这一时期的人,并且有几个已经晋升到上将。
內战结束后国內统一,陆军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此后招收的生学已经不是在三个月或者半年期的速成班了,而是按照最为正规的方式需要经过长达三年的系统培训,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基功本可不是內战时期里的那些军官能够相提并论了,所以前面多期的毕业生一毕业后基本就是快速晋升并走上中级军官的位置上,在二十年代里陆军几乎是武汉军校生全面取代福州军校生的时代,大量內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转入预备役。
而正是武汉军校生的大量入进陆军服役,并逐渐走上⾼层,才让国中陆军的正规化得到了首次实现。
从1915年开始到1944年,武汉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创办了三十九期,其中前面几期里的毕业生如果还没有役退的话,大多数已经步入了⾼级军官的层次,而那些十期左右的毕业生还普遍停留在校级军官的层次,至于二十五期以后的毕业生,现在大多数还在尉官到校官转变的阶层,至于三十期以后的才刚毕业没有多久,绝大部分都还是尉官呢。
赵临东在第九期毕业生里不算太过优秀,对比诸多同学的晋升速度也算比较慢了,现在才是个少校。
但是偌大一个国中陆军里头和他这样的军官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不是每个人都是军事天才的,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在三十岁之前步入校官的阶层,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年纪轻轻在四十岁之前就成为少将的。绝大部分的军官还得一步一步慢慢熬,对于绝大部分军官而言,一生从军一个上校也就到头了,甚至很多人是在中校或者少校的军衔上就役退的,那些能够在有生之年跨入将官阶层的将领都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已。
要不然,国中的校级和尉级军官那么多,要是他们都能够一步一步爬上来成为将官的话,那么国中还不得有好几万的将军啊。
如果是和平时期,那么赵临东说什么也不可能突破障碍在役退之前晋升到少将,但是现在却是战争时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中陆军里队部何其多,军官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有幸参与实际战争的能够有多少呢?
国中的一百多个师,众多的立独团、营队部,然而真正参与对曰作战的才多少,算上琉球和新加坡方向,哪怕再加上之后的菲律宾那边,动用的队部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个师,也就是说能够直接参与战争的军官顶多也就四分之一。
而这四分之一里头担任一线野战队部的指挥官并参与重大战役的能够有几个呢?以新加坡战役为例子,参战的一共才多少营长啊,而全国中有多少个营长啊!
这样比较下来后赵临东就是觉得只要自己在这场战役里发挥的好,哪怕是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但是对于以后自己的晋升之路也将会是有着极大帮助的的,不说别的,单单是一个有大规模战役的经验就足以让他在未来的晋升中领上司刮目相看。
对于赵临东这样的军官而言,什么最重要呢?勋章和晋升,而这两者要怎么来呢,要军功,而军功要怎么来呢,要参与战争,说白了你得上前线,而且还得是一线队部的实际指挥官位置上才行。要不然为什么每当战争来临,国內的那些权贵之家一个个都是上下活动,为的就是给家族中服役军中的弟子调动到前线队部去,到了前线才有仗打,才有军功,有了军功才能晋升。
为什么说中**队里权贵弟子众多而且晋升速度普遍较快呢,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每一次战争来临的时候都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到了前线去,从而得到了旁人无法拥有的机遇。
尽管这种机遇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但是风险和收获相比却是值得了,毕竟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上线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对于军官尤其是少校这种级别以上的军官而言,上前线其实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危险,除非是打了败仗,而且还是大溃败或者是那种被包围歼灭的败仗,不然像赵临东这种步兵营少校营长想要阵亡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临东要想在一群权贵弟子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今天的这种机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中**方的军官群体里权贵弟子多是出了名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家国有和国中这样,几乎所有的权贵家庭都会送嫡系弟子参军的情况了。陈敬云在国中搞了数十年的优军宣传,这里头不单单有着军人地位的普遍提供,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大家族里几乎个个都是有将官级别的现役军人。一个将军可以支撑起一个家族数十年的荣华富贵,但是一个文官哪怕是坐到了总长级别顶多也就威风几年,然后就没人能够记得住他们的名字了,哪怕是现任财政部总长、掌管战时经济委员会的吴岩清他自⾝也算权势滔天了,但是他背后的吴家却不会被认为是顶级豪门了。
除非能够和马寅初、洪子泰之类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洪子泰的一个儿子可是中将呢,马寅初也是有个堂弟是海军少将。
当然目前国中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和陈敬云的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也不为过,至于怎么造成的,看看陈敬云自己的家庭结构就知道了!
他陈敬云几个儿子可都是清一⾊的军人⾝份,陈敬云把军队视为家族权力的核心,而陈家乃是名副其实的国中第一豪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陈家自个都是这样,其他家族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这样时间越来越久,由上层家庭出⾝以及中产家庭出⾝的生学 入进军校后毕业,而由此构成了中**官群体。
主力就是充分体现了一句上古名言:穷文富武!
为什么现今国中三军里很少有下层民众出⾝的军官,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下层出⾝的生学绝大部分很少会去上⾼中,绝大部分人上了初中后就是出去工作,要不就是去报考技术学校也就是中专,至于⾼中不是普通人可以上的,因为这年头国中⾼中的定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大学预科学校,说白了上⾼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的,如果没有在大学里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自信平民弟子根本就没有必要去⾼中,因为考上了大学没能获得奖学金的也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再者,不说大学了,就是⾼中的学费也是很昂贵的,低收入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当然那些学业优秀的天才不在其內,人家每年都是拿全额奖学金的,没有拿出来比较的意义。
诸多情况下,低收入家庭的弟子一般初中毕业后要么直接入进社会工作,拥有初中学历的话做个普通职员是没有问题的,工作几年月收入就能够达到五十元左右了,足以样一家老小生活了。如果成绩不错的话还可以继续去读技校,三年毕业后比⾼中毕业生吃香多了,轻松迈入月收入五六十元的层次,过百元也不是什么难事。
努力一些、吃苦一些也就能够供一个孩子上⾼中乃至大学了,等孩子大学毕业后,那么这个家庭也就稳妥妥的入进中产阶层了。
这个年代的国中⾼中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是无缘的,而军校招生又是从⾼中毕业生中招收,此外还得有一份重要人物的推荐信,自⾝的学业也必须极度优秀。
如此种种条件加起来也就造成了目前国中的军官团体中,平民弟子出⾝的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从实际而论,国中的军官团是比德国的容克军官团更加贵族化的一个团体。
赵临东自己实际上也算是中产家庭出⾝,父亲乃是辽宁省下的一个市府政下辖的工业委员会的会长,换成今天的说法大概就是市工商局的局长。不过这种出⾝在国內军界的军官当中一大群,在军队里比老爹也得有底气才行。
如果老爸不是中将以上或者省府一把手之类的角⾊,最好就别喊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不然很有可能会被人打脸的。
再说了就算别人老爸不给力,随便出来一个优等生就能够把你踩死了,人家出口第一句就是问你是几期的,如果是晚辈的话立马就矮下去了,如果是同期的人家立马又会问你毕业时名列第几。
如果你自己只是资质平平,而人家又是毕业时名列前三的优等生,那几乎是注定了人家会爬的比你远,你是尉官的时候人家已经是校官了,你还是校官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少将了,这辈子是没法比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你老爸是李刚,人家也照样鄙视你。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