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高句丽
第1251章 ⾼句丽
由于此时正值严冬,辽西一带尚且是天寒地冻,滴⽔成冰,那么辽西更寒冷的辽东,完全是一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此时出兵,显然不是什么好时机,算是汉军拥有冬装,都无法支撑在辽东作战。
所以刘胤也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而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将出兵的时间定在了来年的舂天。
此时的幽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已经是初见成效了,当初慕容鲜卑撤退之时,几乎焚毁了除蓟县、渔、昌黎三座城池之外的所有城镇和村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这笔⾎仇,自然是要向慕容鲜卑讨还的。
不过要向辽东进军,刘胤还是要细加思量的。慕容鲜卑、宇鲜卑、段部鲜卑在辽西一战之,已经被打残了,他们放弃了辽西的据地,潜逃到了辽东,投靠了⾼句丽,以其残兵败旅,已然是不⾜虑的,唯一能称之为对手的,只有土生土长的⾼句丽。
其实⾼句丽也称不什么強悍的对手,相与纵横大漠的匈奴鲜卑来说,偏居于东北一隅的⾼句丽实力要弱小的多,最多滋扰一下辽东一带,对原王朝从来也谈不什么重大威胁。
⾼句丽起源于夫余,在西汉时,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在争夺王位时失败,逃到了玄菟郡⾼句丽县,在那儿另立一国,号为⾼句丽。
⾼句丽自建国之时起,与扶余国争斗不休,扶余国在北,⾼句丽在南,与汉朝的辽东诸郡接壤,所以辽东诸郡常受其侵扰。
东汉末年,辽东被公孙氏的割据势力所占据,由于公孙氏的強大,⾼句丽屡次进犯,也未有战果,反倒被公孙康攻破都城,丧师失地,被迫迁都到了丸都。
不过在公孙渊被司马懿消灭之后,⾼句丽又复猖狂起来,再次进犯辽东,后来魏国派遣大军征讨⾼句丽,摧毁了丸都城,让⾼句丽受到了重创。不过⾼句丽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強,趁着原大之际,他们不仅又重新修筑了丸都城,而且趁晋国濒亡无瑕北顾之时,再次进犯辽东,并攻取了辽东的诸多城池。
如果说那个民族最为猥琐,估计⾼句丽是无人能及的,论战力,它打不过辽东的公孙氏,打不过魏国的军队,但它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不断地滋扰着辽东诸郡,如同一块牛⽪糖一样,黏黏乎乎的,甩是甩不掉,灭又灭不了,着实让原王朝较头疼。
毕竟辽东离原太过遥远,许多时候原王朝是无瑕顾及的,尤其是在原地区战正酣之际,任何人都不可能分神去考虑辽东的事,这无疑给了⾼句丽一个机会,让它得以一次次地在辽东是如鱼得⽔。
季汉已经是一统原,平定大漠,如何惩治辽东⾼句丽这一块顽疾,是摆在刘胤面前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句丽从来没有成为原王朝的大敌,它的军队也从来没有到达辽西,但它对辽东的祸害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不解决掉⾼句丽,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东北边境。
更何况现在⾼句丽和慕容鲜卑等鲜卑族的残余势力勾结在一起,为了避免慕容鲜卑等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刘胤也必须要进军辽东,清除掉这一祸患。
但对付⾼句丽,却又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一路横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后着鲜卑举族而降。
究其原因,是因为蒙西草原虽然广阔无垠,但却是一马平川,无论鲜卑人逃到哪儿,汉军的骑兵总能追得,他们无所遁逃。
但⾼句丽却不一样,他们的领地,几乎都在长⽩山,苍茫的原始森林,几乎是一座天然的大宮,如果⾼句丽遁⼊到深山之,汉军算是穷尽力量,恐怕也无法将其搜寻出来。
这恐怕也是⾼句丽连番受到重创之后却依然不死不灭的原因了,当年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的军队两次攻破⾼句丽的国都,却无法彻底地消灭⾼句丽。⾼句丽人蛰伏到了深山老林之,有着原始森林的辟护,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军国队自然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等到他们撤退之后,⾼句丽人又伸出了****东山再起,再次滋扰辽东诸郡,让汉人百姓是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
刘胤这次想要对付⾼句丽,自然不能象以前魏国一样,打破⾼句丽的丸都城之后,以为是大功告成,班师回朝了。要打,要打得狠一点,把⾼句丽人真正给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生出觑觎辽东之心来。
所以在用兵数量,刘胤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三路大军齐出,势如破竹地一路横扫下去。象⾼句丽这样猥琐的民族,估计一看到季汉大军浩来袭,第一个念头不是如何来抵挡而是如何去逃命了,如果仗还没有打⾼句丽远遁深山,那么刘胤的这次军事行动无疑便是失败了,因为刘胤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军队都有放在辽东,可等你一走,⾼句丽人又复来攻,辽东之局,必然陷⼊死局。
所以刘胤进军辽东的人马准备的并不太多,虎骑军、青龙军、⽩虎军三个骑军再加虎步军、无当飞军和安军三个步军,合计兵力九万余人。
九万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正好处于一个裉节。太少的话,对付⾼句丽和鲜卑部残余来会吃力的多,毕竟光是逃⼊辽东的慕容鲜卑等鲜卑残余人马有好几万人,⾼句丽的人马详细数目不太清楚,但绝对不会少于十万之数。太多的话又恐怕会让⾼句丽人感到惧怕,未战先怯,万一战还没打⾼句丽先打了退堂鼓,那可不妙了。
汉军九万人⼊辽东,同时也能减轻后勤补给的庒力,毕竟辽东距离幽州蓟县尚有千里之遥,粮草辎重也是一件令人较头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