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
ps:之前有错误,孟门关的道路是⽩陉,邯郸西面才是釜口陉,以后纠正过来。忙论文去了,第二章在晚上,求下月票和推荐票。
…
“整个寒氏县,就只有千余兵卒?”
邯郸城南数里的赵军大帐处,赵无恤看着手里俨如上计简牍的降表,又瞧了瞧伏拜在地的寒氏宰,皱眉问道。
“禀…禀世子,寒氏只是邯郸的卫城,原本就不大,只有人口两三千户,勉強能出一师之赋。家主…不,是逆臣赵稷南下时菗掉了寒氏司马及千余兵员随行,于牧野败于世子之手,兵卒或死或降,司马亦陷军中,如今寒氏几乎是座空城…”
寒氏宰有苦难言,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这么快就在佛肸的劝说下选择投降。
自打四五月间邯郸大败于牧野,邯郸稷死难后,整个邯郸地区便人心惶惶起来。中行寅虽然一度派兵⼊驻稳住了阵脚,但朝歌大败后,中行氏自⾝难保,那些中行兵便纷纷收缩邯郸和柏人去了。
寒氏本是邯郸西门户,但在丧胆之下,敌方竟然不守,可见接二连三的家主之丧对中行、邯郸两家造成了多大的打击,这也是赵无恤这月余来锐意北上,所向披靡的原因。
寒氏宰继续说道:“中行兵撤走后,西面的知氏也从釜口道派了一旅兵来,但仆臣想着,自己原本为邯郸之家臣,在往上则是赵氏之小臣,此外才是晋侯之陪臣。与知氏并无关系,故而闭门不纳。一直等到世子遣人来接受寒氏。”
“你做的不错,今后寒氏县还要仰仗你来镇守。寒氏那些南下后失去音讯的兵卒。其实多数都还活着,于牧野倒戈后转附于我军中,在朝歌之战中出力不小,你可将此消息回去告知寒氏⽗老,让他们安心,为赵氏守好城池,战后家中弟子自能归去。”
寒氏宰如此表忠心,赵无恤便赞誉了他几句,同时也不动声⾊地将寒氏剩下的兵卒调出来。换成一师赵军进驻,死死盯住知氏控制的釜口道,以保卫大军侧翼。而军中的那些寒氏籍降兵,就成了完美的人质。
等寒氏宰大喜过望地离开后,赵无恤再度召开了军议。
“我先前最担心的事情,是知氏和中行氏派人据守寒氏,与邯郸互为犄角,等我军攻邯郸久顿不克时,引知氏与公室大军从侧翼攻来。结果却是多虑了!”
…
此言一出,帐內群臣都表情一松,看来敌人也很谨慎,他们选择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战略。
赵氏在河北地区是客军。越过淇⽔、洹⽔、漳⽔北攻,深⼊敌境三百余里,沿途许多地方不像后世河北那样开发完善。所以辎重庒力还是较大的。这时候要是知氏与中行故意放赵军深⼊,最后再袭击粮道。等赵军困乏时在此以两倍的优势兵力决战,或许还有困兽犹斗的希望。
可现在。赵无恤发现,自己是⾼估了知氏的胆量和智慧。
虎道:“知氏控制了釜口道,以至于晋消息不能通山东,目前所知,是一个月前知氏联合中行余,发兵万余从仇由袭击大原,晋大夫董子据守不出。从知氏只能谴一师之众来谋寒氏看,他们的大军一定是被晋、平拖住了!”
项橐也奋兴地说道:“不错,现如今知氏不能从西面菗⾝,中行黑肱又胆怯避战,连肘腋之间的卫城寒氏也不守,直接收缩兵力到邯郸,这种无胆鼠辈,岂能挡住世子的一击之力?”
赵无恤却摆了摆手,让他切勿骄躁:“话虽如此,但就中牟和寒氏二宰提供的报情看,邯郸城中仍然有三千邯郸兵,三千中行兵,加上青壮妇女,守城者要比攻城兵力多出不少,攻取殊为不易。”
围城已经数⽇了,因为集中精力打造攻城器械,所以并没有太多进展。赵无恤倒是带着公输班,将邯郸城绕了几圈,回来之后,公输班言简意赅地点评了这座城池的防御:“比朝歌要难打!”
对他的这一想法,赵无恤表示同意。
邯郸包络漳、滏,倚阻太行,战国时期赵国以此为都,从此这片土地便被称之为“赵”后世称道说邯郸“拥据河山,控带雄胜,实为河北之心膂,而河南之肩脊!”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邯郸的土壤相对河北四处可见的盐碱地算是相当肥沃的了,且有漳河流过其境,⽔源充⾜,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城內积蓄很多。加上处于太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东连南北午道的汇点,北通燕、涿,南连郑、卫,东有东、齐国。农商皆富,正是邯郸氏成为晋国六卿之下最大势力的基础。
邯郸城便利的通易于向周围的戎狄地区扩张,可这也为外来者攻打邯郸提供了方便。为了自保,邯郸便建立起了以⾼大的夯土城墙为依托的防御体系。
整个邯郸城还没有后世赵都的雄壮广阔,城比中牟要大,比朝歌却小,外郭⾼七八丈,內有东、西、北三座小城互为犄角,协防外敌。而三座小城之內还有不少从台大宮,在紧要之时,可充御敌之用。
登紫山看了看邯郸城內的部署后,就算在做到旬月破朝歌壮举的公输班看来,这也是一场艰难的城市攻防战。
但赵无恤却让公输班只管继续监督打造器械,其余事情则由他来想办法。
今天在大帐里,就在众人苦思破邯郸之策时,赵无恤便说道:“我恰有一计,可让邯郸人心动摇,让破城的困难降到最低…”
…
几个月前,邯郸稷以报⽗仇为名,带着五千邯郸兵誓师南下。
这五千人里多数是邯郸、寒氏、乾侯、戏的淳朴百姓。平⽇从不离开自己的田宅哪怕三十里。直到某一天,邯郸氏的征召来了。
庶民平⽇的任务便是”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到了战时便要服役。于是他们穿着破烂的鞋履和破烂的⾐褐,在邯郸氏华美的金边玄鸟旗下出发,昆⽗、兄弟、乡共同踏上征程。
众人离家时心情迫切,对于邯郸地区的人来说,战争是一场冒险,以往征伐戎狄倒没太多油⽔,至多抢几个狄女回来暖榻,让戎人做氓隶种地。但要是去抢掠卫国,就能赚到农稼无法获得的财富!
他们武器本来比较简陋杂。但在朝歌府库里得到了补充,得以更换的还有⾝上的装束。
那一⽇,朝歌城外尽是邯郸兵顶上黑⾊的墨旌和额头⽩⾊的抹巾。
他们听过歌谣,据说当年周武王也是带着这样一支军队,肆伐大商,在牧野获得决定胜利的。
家主和司马告诉他们,哀兵必胜!
可直到他们真的在牧野遇到了敌人,才尝到了战争真正的滋味。
那不是战斗,而是一场杀屠。临时遇敌,家主和军吏都十分慌,只知道要他们列好阵形,拿起戈矛和弓箭。坚守阵地。但自己却仓皇而走,接着,骑士们袭来了。那些全⾝⽪甲、看不到脸的赵氏突骑,冲锋时空气为之凝滞。镔铁的轰鸣充斥整个世界…
他们脆弱的阵线瞬间崩溃,弟弟眼看着哥哥被踩在马蹄下。⽗亲失去儿子,乡的肚⽪被环首刀划开,他还试图塞住自己的肠子…
最后,他们看见带领自己上场战的邯郸家主被一箭倒,而同盟的朝歌范兵也想秋天的粟麦一般,在赵兵的有序收割下成片倒下。
对于赵军来说,牧野是场值得被写⼊史册的辉煌胜利,可对邯郸兵卒来说,却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失败,他们胆敢反抗赵氏的脊梁被一下敲断了。
从此以后,苟活的邯郸兵卒成了赵军新附兵中最老实的一批人,等到打下朝歌、中牟后,相较于后者,他们⽔涨船⾼,有不少人已经俨然将自己当赵兵看待了。
“反正邯郸本就是赵氏的小宗,我们其实都是赵氏的臣子…”其实直到被俘虏后,他们才知道了这个事实,平⽇里他们只认管自己收取赋税的人,哪知道邯郸头上还有多少层封建。
总之,过去几个月里,邯郸兵们⽇子过得还算不错,没有被太过苛待,虽然一些危险的任务会让他们去做,但若是表现得好,也有机会被提拔,赵氏赏罚分明,比起早先在邯郸军中要公平得多。
等进⼊邯郸地区后,这些降兵更是被赵氏世子亲口许下了一个承诺。
“凡在赵军中服役的邯郸、寒氏、戏、乾侯籍贯者,若有小功,战后无田宅者赐之,有田宅者倍之,有大功者,赏爵为吏!”
众人沸腾了,军功授田宅对他们也适用!这意味着,原本在这片地区地位低下的他们,很可能要夜一翻⾝了!
旧的贵族即将灭亡,新的小农地主阶层即将形成…
在鲁国,这一切都进行的很慢,因为卿大夫们尚未被全盘推翻,可在邯郸,赵无恤却有心将邯郸一系连拔起!
如此一来,那三千余邯郸降兵们算是彻底忘了过去所属,开始向赵氏效忠了。
谁给我们土地,谁给我们粮食,就向谁效忠,对于底层的人而言,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不过这一切也是有代价的,首先,赵氏世子要邯郸兵们做一件事。
是填壑沟?还是冒险登云梯攻城?亦或是冒充逃兵混进城里?他们心中忐忑,最后一项赵军也不是没做过,但城里的守卒太过胆小谨慎,从半月前开始,便一律不纳外来者。
最后居然都不是,世子只让他们集结到一块,是夜将近子时,四千余人在城外围坐,和陆续过来的当地⽗老一起…唱歌?
唱歌?众人愕然。
“敢问上吏,要吾等唱什么?”
赵无恤派来的军吏笑了笑:“世子说了,只要是邯郸当地人都知道的民歌,唱什么都行,但声音要大。”
邯郸降兵们面面相觑后,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他们便开始对着黑夜里影憧憧的邯郸城墙,唱起了一首邯郸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民歌…
“请成相,世之殃,战不休杀辜良。”
“邯郸无主,如瞽无相何伥伥…”
舂牍敲击,曲调悲怆,数千人一同⾼唱,声震四野。一时间,邯郸城外,四面皆是《成相》之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