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侦察干将
第三百四十章 侦察干将
顾祝同比斯普鲁恩斯晚一天出发,并不是巧合,而是他的特意安排。
第三舰队开出阿拉普港之后,并没有立即向威克岛进发,而是在关岛附近活动,直到三天后才转向驶往威克岛。
主要就是,到十七,从那霸港出发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才到达。
顾祝同留下来等待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并不是为其提供护航保护,而是需要编在登陆舰队里的几艘战舰。
这就是,中国海军用快速运输船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
水上飞机母舰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舰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出现了,而且其主要使命就是搭载、以及为水上飞机提供服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的主要使命就是执行侦察任务。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并没有专门建造水上飞机母舰。一是中国海军的重点是发展舰队航母,而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的效率远高于水上飞机,因此没有必要发展水上飞机母舰,甚至没有必要研制能先进的水上飞机。二是所有大中型战舰都能搭载水上飞机,一些较为注重侦察任务的战舰,比如日本海军的“利”级重巡洋舰,还格外强调了搭载水上飞机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单独建造水上飞机母舰了。
当然,任何一种战舰,其存在总是有道理的。
在大战的前两年,中国海军对水上飞机的需求并不是很高,主要是舰载航空兵已经能够执行绝大部分侦察任务了。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作战负担并不重,已有的舰队航母足够完成所有作战使命。
到了一九四二年,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
要知道,在开辟了印度洋战场,以及在中太平洋上用兵之后,中国海军的那几艘舰队航母就不够用了。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舰队的侦察能力严重不足。
虽然小型航母能够执行一些舰队航母的任务,但是小型航母顶替不了舰队航母,主要就是其载机量太少了。即便把四艘小型航母编在一起,载机总量也就一百架左右,因此没有足够多的舰载机去执行侦察任务。
这下,麻烦大了。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巡洋舰与战列舰都不是太注重侦察能力,搭载的水上飞机都非常有限。更要命的是,大部分在战前设计的战舰都没有扩展能力,甚至无法搭载在战争期间研制的新式水上飞机。主要就是,这些战舰上要么没有专门为水上飞机准备的弹器,要么就是弹器的功率不足,无法弹更重的水上飞机。此外,中国海军的大型战舰的首要任务都是防空,因此舰面上布置了大量的高炮,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存放水上飞机,也就无法搭载更多的水上飞机了。
这样一来,水上飞机母舰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水上飞机母舰并不是真正的战舰,属于辅助舰船。
也就是说,没有必要专门建造,完全可以用较为合适的船只改装,而最合适的就是排水量在一万吨左右的快速货轮。
在一九四二年下半年,中国海军把十二艘货轮改装成了水上飞机母舰。
虽然这些水上飞机母舰的改装工程不尽相同,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每一艘母舰上都有四部专用的水上飞机弹器,能够弹最新型号的水上飞机,而且都能在甲板上搭载十二架以上的水上飞机。
也就是说,一艘母舰搭载的水上飞机相当于四艘防空巡洋舰。
如果配上最新型号的水上飞机,那么水上飞机母舰执行侦察任务的能力仅次于航母。
此外,在必要的时候,水上飞机母舰还能够为只能部署在后方的大型水上飞机提供支援与帮助,即为这些巡逻半径超过两千公里的水上飞机补充燃油,让飞行员能够进行短暂休息等等,从而延长大型水上飞机的搜寻半径。
更重要的是,使用水上飞机执行侦察任务,就不会占用宝贵的舰载航空兵了。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如此重视这些水上飞机母舰。
当时,按照顾祝同的要求,冯承乾把完成改造的十二艘水上飞机母舰都派了过来,只是顾祝同只让其中八艘编入了登陆舰队,另外四艘则留在了那霸,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编入运输船队。
事实上,水上飞机母舰也是较为理想的反潜作战平台。
虽然在大西洋战场上,水上飞机母舰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主要就是大西洋、特别是北大西洋的气候较为恶劣,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的水上飞机很难正常执行反潜任务,甚至难以在海面上降落,因此也就只能让位于护航航母了。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极端恶劣天气并不常见,因此水上飞机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大规模使用水上飞机执行反潜护航任务了。
在中国海军装备的大型水上飞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后方活动,主要任务就是搜寻潜伏在航道上的美军潜艇。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中国海军还开始为大型水上飞机安装对海搜索雷达,大幅度提高了水上飞机的反潜作战能力。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才留下了四艘水上飞机母舰。
要知道,当时第三舰队的八艘小型航母都编在战斗舰队里面,也就无法用小型航母来保护运输船队。至于编在登陆舰队里的那些小型航母,在本质上与编在战斗舰队里的小型航母有很大的区别,即这些小型航母大多是由吨位较小的船只改造而来,一般只能搭载十多架舰载机,而且都只能搭载起降能较好的战斗机,难以搭载其他舰载机,因此也只能用来支援陆战队作战。
当然,八艘水上飞机母舰也足够了。
对顾祝同来说,这八艘水上飞机母舰就是用来对付第七舰队,或者说是防范第七舰队的主要武器。
当然,前提是得有能出色的水上飞机。
如果说,在一九四二年之前,中国海军一直缺乏能出色的水上飞机,特别是战舰直接搭载的水上飞机,那么到了一九四二年底,这一情况有了根本改观,即由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的新式水上飞机正式服役了。
当时,这种被命名为“海燕”的水上飞机绝对是一件精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研制出“海燕”并且大批量生产,也与海军的立场有关,即海军已经认识到了水上飞机的重要。
可以说“海燕”是这场大战中,能最好的单发水上飞机之一。
更重要的是“海燕”是一种多用途水上飞机。说得简单一些,在安装上浮筒后,就是名副其实的水上飞机了。如果卸下浮筒“海燕”还能在机场上降落,成为岸基侦察机。更重要的是,其机身的设计强度达到了舰载机的标准,因此只需要在卸下浮筒后装上着舰用的尾钩,就能成为舰载侦察机。只是,在一九四三年之前,中国海军并不缺乏舰载侦察机,也就没有采购“海燕”的舰载型。直到一九四四年底“海燕”在经过了大改之后,其能超过了当时的所有舰载侦察机,加上中国海军获得了更多的舰队航母,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能够在每个舰载航空兵联队里编一个单独的侦察机中队,海军才开始采购这种专用的舰载侦察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海燕”基本型号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六吨,在油状态时的最大飞行距离高达一千四百公里,如果采用具有储油能力的浮筒,其最大飞行距离还能超过两千公里。正常起飞重量的情况下,在三千米高度上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四百四十公里,巡航飞行速度也达到了每小时三百六十公里。如果抛掉浮筒,或者是以岸基方式起飞的话,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五百二十公里。
可以说,这个性能,超过了一九四二年之前的战斗机。
当然“海燕”在本质上是一种更加适合执行侦察任务的水上飞机。这就是“海燕”的标准乘员为三人,即便在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两名乘员就够了,但是三人的设置,使其更适合执行侦察任务。
八艘水上飞机母舰,能搭载上百架“海燕”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即便是舰队航母,也需要四艘才能在一次行动中出动上百架侦察机,而第三舰队里的八艘小型航母,一次最多只能出动八十架左右的舰载侦察机,因此八艘水上飞机母舰的侦察能力已经超过了八艘小型航母。
有了这八艘水上飞机母舰,顾祝同就不用担心遭到第七舰队偷袭了。
说白了,只要合理使用这八艘水上飞机母舰,顾祝同就能够在不动用舰载侦察机的情况下提高舰队的整体侦察能力。
当然,顾祝同的目的不仅仅是不被第七舰队偷袭。
如果有机会,他也不会放过第七舰队,自然希望利用水上飞机母舰提供的卓越的侦察能力来对付第七舰队。
显然,斯普鲁恩斯并不清楚顾祝同手里已经多了一件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