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穿越晨光里 > 第四百一十一章请调地方

第四百一十一章请调地方

目录

  文彦博仔细听取着陈琦的意见,不住的点头。顶点小说 23US.COM更新最快又听他说到了江东路以后的设想,更觉得非常中肯。

  “…所以,我想请求中书省,将我调到江东路去。”陈琦说完了自己的设想之后,向文彦博要求。

  文彦博闻听此言,先是吃了一惊,继而微笑,大宋朝的规矩他是心里非常明⽩,一个人若是想在朝堂中有所建树,只做京官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必须要有主政一方的经验,没有当过知州通判太守或守备的‮员官‬,是没有资格进两府。

  陈琦小小年纪以学士⾝份参知政事,已经是逾制了。哪怕他将这次新政做的再好,无主政地方经验的⾝份,也将让他寸步难进。

  而现在新政变⾰已经到了成的阶段,到处都是想伸出手摘桃子的人。他肯在这个节骨眼上到地方,愿意让出位子给别人,虽然眼看着是吃亏了,可是实际上却会为他带来更⾼的名望。

  “你真的愿到地方主政?”文彦博微笑着问道。

  “吾愿往!”陈琦拱手做答。

  “但不知变⾰何人可主政?”文彦博问道。

  陈琦思虑了一下,答道:“大苏既可,此人机智善辨,怀韬略,学识渊博。然则,唯其不合时宜…韩师朴亦可为副手…”陈琦相信,仅只这一句不合时宜,文彦博必能用他。韩忠彦乃韩琦的长子,此人和其⽗大不相同,为人相当厚道,是京城中有名的老好人。

  苏轼在名义上和欧修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实际上,当年欧修主持贡举时发现了苏轼,又对他多加赞赏,苏轼便贴上范氏一门的标贴,世上人皆知他是欧修的‮生学‬。然而,苏轼的格却是不畏強权,不合时宜,敢于直陈任何不利之处,哪怕是对他的老师欧修也敢直言。

  如今,韩琦刚刚下台,他推举了欧修。这时朝廷中人心浮动,韩琦的羽必定会害怕文彦博对他们进行打击和‮害迫‬。如此这时将苏轼和韩忠彦推到前台,可以安抚韩琦一的心思,避免了争之祸。

  苏轼不畏強权,敢于直陈,这就注定了他不会被欧修‮布摆‬,又由于他和欧修有了这一层师生的关系,用了他,欧修不会找新政的⿇烦。而韩忠彦做副手,韩琦一为了支持韩忠彦也只能转而支持新政。同时,这也是对韩琦名声最大的补偿,别人会认为韩琦的归乡是为了替儿子铺路,不是因为被人嫌弃而下台的。

  乃是一箭三雕之计。

  “嘉禾费心了!”文彦博眼中露出慈祥之⾊,仔细的打量站在面前的陈琦,往常没有过多的注视过他,没有想到这竟是一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主儿。知道以退为近,愿意舍一人荣辱来‮定安‬朝廷。

  “还望潞公成全!”陈琦深揖一礼,请求道。

  两个时辰后,文彦博和富弼坐在一起进午膳。俩人皆是食不言寝不语的人物,无声无息的吃完饭,端起茶盏后才开始说话。

  “嘉禾早上向中书省递了一份请调江东路的奏折,彦国怎么看?”文彦博将陈琦的请调奏折双手递给了富弼。

  富弼吃了一惊,挑了挑眉⽑,顾不得吃茶,先将奏折拿起来细看,等到看完之后,久久不能言语。

  他是一个聪明人,瞬间就明⽩了这一份奏折能给现在纷纷的朝廷带来‮定安‬的作用。

  “此子,宽厚!”富弼惜字如金,只说了宽厚两个字。然而就这两个字,让文彦博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显得极为开心。

  一个‮员官‬,可以没有政绩,只要你别犯错就行;可以没有文才,只要你勤恳做事就行;可是名望却是必须有的,在大宋朝,名望是比政绩更加重要的东西。‮员官‬们都将脸面看的比什么都重,所以陈琦才可以用几万张传单就打倒了韩琦,让韩琦都不敢去地方主政,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要脸面的人。

  一旦名声臭了,那么这一辈子就完了。

  陈琦小小年纪,把韩琦拱走,这让朝廷中的‮员官‬怎么看他,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险的人,不愿和他往。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自请调往地方,将一个大桃子拱手让出来给韩琦的人。这⾜以说明,他在意的不是这些,他拱韩琦是为了朝廷。拱走了韩琦之后,他愿意接受惩罚。

  这一步退让,将会为他带来宽厚的名声,证明他是君子,不是小人。

  更何况,陈琦的目标是首相,必须要去主政地方才可以进中书省,趁着现在这样的大好机会退到地方,既得名又得望还能得实惠,真是一举数得。

  所以,陈琦将自己的想法和邹晨说了一下,邹晨立刻同意,不仅同意还让他尽快趁着这个好机会把折子给递上去,如果太晚的话影响力就会减弱了。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方为君子本⾊也!”丁贤之听到他的想法后,也跟着赞赏。

  东京城以西,离兴国寺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兴国寺桥,这处地方归安业坊管理,苏家的三进新宅院便座落在此间。

  苏轼苏辙两兄弟将⽗亲送回老家后,就在家乡守了三年孝。王安石方田均税颁布之时,找了苏轼和苏辙,俩兄弟倒也⾼兴,愿意助他一臂之力,可是等到方田均税实行下去之后才知道不是那回事,这是一个损害士大夫家族利益的办法。

  苏轼是一个士大夫,在他的心里,百姓虽然重要,可是毕竟没有士大夫阶层重要。所以,他开始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彻底和王安石翻脸。

  等到陈琦也开始新政时,将他们请到了京中。看过了陈琦的条陈之后,苏轼觉得这是一个肯做实事的人。因为这份方田均税和王安石的相比,更加的详细,不仅士大夫得了实惠,百姓们也得了好处,朝廷从中得到了税收,可谓一举三得。

  所以,从此之后,大小苏便一心一意的跟着陈琦做新政变⾰。

  苏辙从学士院里急勿勿的回来,心中一点躁急和不安,因为他在学士院里听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他必须要尽快找到大兄和他商量。rs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