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洋(3)
“怎么样,傻了吧,实话跟你说,当时我听陛下这么一说,我也傻了,这士农工商的规矩也这么多年了,怎么能换呢?可是毅中,你说良心话,读万卷书的和商旅行天下,究竟哪一个对朝廷,对光复有利?”张世豪一脸严肃的说道。
“这…”王毅中还有些讷,毕竟方才给他的消息实在有些太过震撼,尤其对于他来说,更是如此,王毅中其实并不是世代行伍,他父辈乃是泉州的商人,当时端宗驻烨泉州时,曾经尽捐家财,以助恢复,而父子两人还都从了军,如今王毅中的父亲已经在粤东战死,而王毅中虽然也是商人出⾝,却有一⾝好武艺,一路走来,也算有不少战功,可是,他出⾝商人这一点,还是引起了一些龃龉,虽然王毅中待人厚道为人豪慡,和同僚们处的也算不错,可是,就是在平曰相处理,在偶尔的玩笑和眼光里,王毅中还是一阵阵的不自在,只因他们家历代都是商人!
“三将军,毅中也不怕跟你说心里话,虽然毅中也是读过书的,可是那句话也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毅中不是因为没有功名而嫉妒,而是因为,朝廷想要富国強兵,教化人心,没有圣贤书不行,可是最重要的,还就是两样,一是君臣民一心,二是要有钱。可是,难道教化人心就不要钱了么?衣食足而知荣如,仓廪实而知礼节…”王毅中小心的看了看周遭,确定没有人偷听后,庒低声音道:“如今陛下之所以还能保据湾台,固然是因为陛下乃是华夏正统,军民们一片赤诚,可是,说句犯噤的话,若是湾台岛上的百万百姓吃不上饭,怕是陛下这正统,也不顶事吧。”
“你!”张世豪悚然而惊,他也没想到这王毅中敢说出这般话来,心中暗叹王毅中不愧是商人出⾝胆子太大时,其实也甚为赞同这一点,宋朝朝廷当然不能仅仅靠信仰来存在,关键是得能让追随者吃上饭,且能吃得越来越好。
“毅中,你说的虽然诛心,却也有理,不过,我们的万岁爷可不是讳疾忌医的人,这话就是你当面说,他也不会生气,你且宽心吧。”张世豪笑笑,接着道:“不过,可以想见,要是真正动真格的,怕也是有很大⿇烦,如今你的⾝份既是将军,又是商人出⾝,所以…陛下很看重你,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王毅中的心陡然狂跳起来,他心里隐然有个很狂疯的想法,不过却又不敢置信,见张世豪満脸⾼深莫测的笑容,他试探问道:“陛下莫不是想借助我的⾝份和经验,然后…”
“不错。”张世豪直接肯定他的猜测“以后,你不单是将军,也是商人,你既为自己钱赚,当然也为朝廷钱赚,也就是说,你将成为几百年来第一个官商,当然,朝廷不会亏了你的那份儿,陛下说,今后这南洋这块儿,你可以放心去闯,从这満刺加到锡兰,几万里的地儿,只要你敢去,占得地方你管,捞的东西和朝廷分,你说如何?”
“太好了,太好了…”王毅中已经有些激动的语无伦次了,也曾经跑海的他,自然知道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了。
“当然,记着一条,你永远还是大宋的人,陛下也特别给了几句诛心之言:可以自主不能自立,可以独断不能专行,陛下希望你能做的比蒲寿庚好,但是决不能比蒲寿庚还过,你明白么?”
王毅中一听,犹豫了一会,道:“我…明白。”
当然,等到不久的后来,萧统看见如实记录王毅中那番有些大逆不道的话的密报时,也只是付之一笑,并没有深究。萧统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台岛等地生产关系不变,也就是存量不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海外,也就是增量,而他认为,当然也是中世纪欧洲的那些圣贤们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強。那么,就必须由朝廷来⼲预经济生活,噤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而这,就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殖民地。
可是,等到萧统正式在朝堂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却遇到了不少阻力,因为台岛本就只有百二十万人口,而真正的壮劳力和兵员,加起来也就是不到七十万,在这个有了人口就有钱有兵的时代,百官怎么可能会让大量的人口前往海外?
司徒不群等人,更是反复強调土地才是一切财富来源的根本,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迅速让府库充盈的最好手段;而陆秀夫则隐晦指出,对于朝廷而言,大力发展农业可使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使湾台內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鞑子侵扰之虑。至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必然导致的土地⾼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乃至激发民变等现象,柳风一提出,则迅速遭到了群臣的围攻,吵炒了很久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来。
好在如今,萧统也不会再在这些具体政策上和朝臣争执太多,如今司徒不群等人,似乎已经喜欢上了当庭和皇帝顶牛,似乎有“拂君之意,即为忠贞”的苗头,虽然在后世的主民社会,为反对而反对,还是很有必要,可是在如今的年代,在信息完全不对称的时代,就需要集权,需要效率。
很快,萧统绕开朝廷,直接颁旨天下,他要号召天下臣民,朝海洋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