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铁帽子王
太平天国第一悍将,前军统帅,英王陈⽟成的头颅被送进京师之后,満朝震动。此战的意义即使和攻陷安庆相比,也丝毫不差。攻陷安庆是战略上的胜利,斩杀陈⽟成则是给本就已经人心惶惶的太平天军国心又一次重击。
此战过后,朝廷对前线官兵给予了大巨的奖赏。兵部尚书文祥加东阁大学士衔,补上了桂良的缺,为正一品,另外又加封一等忠勇侯。
最初人意料的是对僧格林沁的封赏,僧格林沁原为科尔沁亲王,这次竟然诏其“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也就是说,僧格林沁被加封为铁帽子亲王!
大清的爵位,最⾼的就是亲王、以下依次是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等等。这些封号只限于赏赐给皇室宗亲或者蒙古汗王。
至于汉人和非皇族的満人,则不能做王爷、贝勒,他们的封号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为了防止封号的过滥,所以朝廷规定,封号是随着继承而逐渐下降的。比如奕,他现在是恭亲王,但是他死了之后,继承他爵位的儿子必须降一级,只能是郡王,他的孙子则只能继承贝勒,从孙子就是贝子,再往下,还要降为奉恩镇国公。到了这个级别,就不用再降了。
也就是说,一个爵位,需要降四次才算到底,到了第五辈才算稳定下来。但是即便是一个亲王,降到第五辈也只剩一个镇国公了。更不用提其他的郡王、贝勒这等爵位了。
但是也有极其个别的王爷,是铁帽子王。何为铁帽子?就是说他们的王爵是不用降的,帽子和铁打的一般,子子孙孙都能平级继承王位。
到目前为止,大清只有九大铁帽子王,而其中的八个是大清建国之时的八大功臣。
比如努尔哈⾚的二子代善,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侄子济尔哈朗,皇太极长子豪格等人。这些人都是为大清的江山立过汗马功劳,所以才被封为铁帽子王。而且这八大铁帽子王之中还有两个只是铁帽子郡王,而非铁帽子亲王。
除了建国初期的八大铁帽子王之外,満清⼊关之整整两百三十年,只封过一个允祥为铁帽子怡亲王。
允祥是康熙帝的十三子,在雍正争夺储位的过程中,允祥出了很大的力。但是,即便这样,允祥也是在死了之后才被雍正帝追封为铁帽子王!
僧格林沁本就是蒙古科尔沁部的汗王之子,他继承了⽗亲的郡王封号。后来因为其战功卓著,朝廷将其破格提升为亲王。但是,任谁也没想到他竟然能做到“铁帽子亲王!”
这个爵位可是和多尔衮,豪格,代善这种开国元勋相等了,无论是什么荣耀都不及其万分之一。
僧格林沁接到封赏之后,也是震惊不已,连忙上书推拒。但是朝廷不许,僧王见状,再度上书推辞,朝廷又是不许,如是者三,僧格林沁才知道朝廷是真心封他为铁帽子王,这才接受了封号。
******
陈⽟成被诛杀,河南的长⽑全军覆没,苗沛霖又投降了朝廷,所以河南境內就只剩下张乐行的捻军在独自奋战。
捻军在河南有十余万人马,驻扎在杞县附近。陈⽟成在通许战败之后,张乐行也意识到了战局不妙。他虽然没像苗沛霖那样无聇的乞降,但也知道此处不能久留,于是趁着清军在围剿四散而逃的长⽑的时候,张乐行率领大军迅速往东南方撤退,准备返回江苏北部、淮河北部等捻子据地继续作战。
等到清军将长⽑彻底杀光的时候,张乐行已经逃窜出了河南。现在局势一片大好,僧格林沁和文祥岂能放张乐行逃走?于是经过商议,文祥决定亲自担任先锋官,率领一万骑兵先行追击,僧格林沁则收拾大军,押送粮草辎重,在后面紧跟着。袁甲三也奉命带着大军随后而行。
文祥因为在山东吃了捻子的大亏,麾下的八旗兵损失大半,所以这次是准备报仇⾎痕来的。在僧格林沁手中讨得了先锋任务之后,文祥带领一万骑兵快马加鞭往东去追逃跑的捻子。
这一万骑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文祥对他们的战斗力很有信心,所以就忽略了休息,而是连夜追击。等到追了一⽇夜一之后,实在是人困马乏,无力再追的时候,文祥才下令休息暂时夜一。
这时已经追到了安徽淮北亳州,已经脫离了清军的控制范围。但是文祥等人实在是太过疲乏,在防守上也就难免出现漏洞。
张乐行能纵横天下十几年,成为捻军的总盟主,又岂是等闲之辈?当他得知文祥率领骑兵⽇夜兼程的追上来的时候,张乐行果断的停止了逃跑,准备敌。一味逃跑只能损失惨重,只有适当的给予追杀的敌军以強力攻击,才能真正的获得“战略转移”的机会。
当天夜里,月黑风⾼,张乐行派遣总⽩旗旗主龚得树率领一万精兵偷袭清军追兵的临时营地。
由于时间仓促,一万大军只是临时扎下营地,整个营地几乎没有任何防御措施。再加上因为疲乏过度,人心懈怠,直到捻子杀到近前,才有人发出预警。
得知有人偷袭,文祥连忙披挂上马,这时候捻子已经杀了进来。幸亏这一万人马大部分都是蒙古兵,悍勇非常,才能勉強抵抗。
文祥见到此情此景,与半年前的偷袭何其相似,不噤暴怒,组织起数百亲兵,由他亲自带领杀上前去。
龚得树万没料到突遇袭击的清军竟然这么厉害,打了两刻钟就将劣势扭转了过来,再想起连陈⽟成这等英雄都战败了,心中也是敬佩蒙古兵的战斗力。
正在这时,清军后方一声炮响,张乐行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