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物 理
这些年轻的生学本就大多处于叛逆期,赵抗又是他们最为崇拜的偶像,经他一蛊惑,几乎所有人都群情奋,大有⽗⺟不同意就要跟他们断绝关系的势头。他们本就没有想到,即使在海运空前发达的现在,远航到大食本部依然有着很大的风险,更别说是欧洲了。而且他们还得克服语言不通,与风俗迥异(国中伪君子多,外国真小人多。作为个体来说,伪君子比真小人危险,但作为群体,欺软怕硬、见利忘义的真小人无疑要可怕得多,因为他们无所顾忌。再加上当时的西方仍然处于蒙昧时期,文明程度比起野蛮的“地理大发现”时期还要低得多,奔赴欧洲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的大难题。好在赵抗见讲话的效果有些过头,连忙将话题稍微转向,这才平息了生学们即将失控的情绪。
“其实,我们中土也曾经出现过科学,而且在当初要比西方先进(这是赵抗胡诌的,主要是怕影响大家的自信,其实在东西方科学的萌芽时期,只能说东西方各有所长,但是古希腊的科学虽然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好歹留下了,而东方的科学萌芽则被彻底扼杀。)得多。”赵抗见大家普遍一副糊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解释道“科学这个词是我新创的,在我国古代,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物理’(指的是事物的內在规律,与西方科学体系中的物理学是两码事)。”
赵抗“物理”这个词刚一出口,生学中有几个读书较多的就明⽩过来“院长您说的是《墨经》?”的确,先秦墨家以“物理”和“名辩”闻名天下,但是这几个生学也颇为不解,就现在的资料来看,墨家在技术上的确很有独到之处,但似乎和赵抗先前提到的“科学”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儒家上千年来的持续打庒,墨家的典籍如今已经十不存一,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中看出科学的影子。比如他对圆和平的定义,‘圆,中一同长也。’、‘平,同⾼也。’,这已经开始对客观规律进行总结,与技术范畴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墨家还发现了诸多自然现象,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比如绞盘和凹面镜等精密机械的发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本不可能的。虽然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已经只是国中古代科学的⽪⽑,但仅就成就而言,依然不比西方逊⾊,这⾜以令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为之自豪。”
赵抗这段话有些过于拔⾼墨家的成就,是因为他并不想在传播科学精神的同时,影响到生学们的民族自信心。赵抗希望汉人既能够谦虚地向其他民族学习任何強于自己的地方,又始终保持“我们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这一坚定的信心,就如同⽇本人始终相信自己是“神的子孙”一样,历史上每个強大的民族莫不如是。只有这样,汉民族才不至于在学习其他文明的同时而失去自我的发展,而沦为其他民族的跟班。何况,对于墨家当年在科技上的成就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谁都无法说清,因为自汉代(秦代统一的时间太短了,国中社会的转型归到底是到汉代才形成趋势的。)完成史无前例的大一统之后,墨家就因失去生存的土壤而迅速衰败下去,比汉武帝的“罢黜家百”还要早得多。而魔门创立于西汉后期,那时的墨家早就不复当年的盛况。即使如此,《魔典》中保留下来的那一小部分技术资料依然令人惊叹,所以墨家极盛时在科技上的成就不逊于古希腊,也不是全无可能,只有化学例外,因为墨家是反对炼丹术与炼金术的。
但就表面看来,这些也只能是臆测而已,赵抗的拔⾼明显缺乏实际依据,某些生学当场提出了异议“院长,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那么我们只需要重新走上先贤走过的正确道路,不再打庒异端思想,那么科学的重新出现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又何必不远万里跑到西方去学习呢?”
“那是因为,墨家的很多科技成果虽然还在为民造福,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却全都失传了,而科学的研究方法若要从无到有再次产生,不但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契机,我们等不起啊!”赵抗语气沉痛地说道“其实,虽然我们都没去过西方,但是从东西方的商贸流看来,他们现在的科技⽔平未必就比我们⾼。所以,对你们来说,重点应该是学习那些研究和思想方法,而不是那些具体的结论和技术成果。另外,墨家的‘名辩’也非常有意义,你们必须好好学习,因为只有口才出众或者文笔流畅,才能将那些科学理论浅显明⽩地解释给大众,科学归到底还是要有用才行,这是最⾼的原则,你们要牢记!”
赵抗原本只想上半天课,但却被年轻人的**所感染,而⾜⾜讲了一天,而这一天被后世称为“科学复兴之始”当时听讲的⽑头小伙子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不少领域的奠基人,而更多的学子则在⽇后西行求学的途中因海难或疾疫甚至是宗教审判而不幸罹难。所以后世的国中科学家又常称那段时期为“⾎⾊年代”
而赵抗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藉着与生学们的讨论,赵抗对墨学的理解更胜从前,而赵国的道德体系也由此发端。由此也可以猜到赵国的道德体系自然与墨家思想有着不少相通之处,但是赵抗显然比墨家的创始人更为务实。比起“兼爱”、“非攻”之类超出客观实际或者是自缚手脚的思想,赵抗提倡的“互利共赢”思想,无疑有着很強的实践。其实赵抗是想提倡“利他”思想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有着自私自利的本,如果要求得太⾼,反而得他们不得不做伪君子。所以赵抗认为,如果能在“利他”的同时,自己也有所收获,那无疑是上佳的选择,而且实行起来也非常容易:比如工商业者开发出某种商品満⾜消费者的需要,这无疑是帮助了他人,而自己也赚取了利润,这种互利的行为毫无疑问将受到赵抗的表彰和提倡;而工场主给工人加发工钱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人们则更加卖力地工作,这也是互利,一样会受到鼓励。
至于损己利人这样过于崇⾼的行为,赵抗采取了不鼓励、不反对的态度,因为这样做会打击其他人行善的积极。而那些损人利己的家伙,则在确认后普遍遭到民人的唾弃和谴责,至于那些唯利是图、屡教不改的家伙,则都被赵抗毫不犹豫地发配到了败德城。但也正是由此开始,败德城获得了大量的⾼素质(只指能力)人口,而迅速发展为赵国乃至东方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