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第330章 二十一、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
第二十一章、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二十一)
第二十一个瞬间:当澳洲人遇上了澳洲人
海南岛临⾼县的“澳洲人”大本营,元老院驻地,百仞城
按照这个时空某些欧洲“际国观察家”的看法,在临⾼的五百名“澳洲人元老”之间,实行的是一种欧洲式的“评议会”制度。在形式上所有元老享有相同的政治地位,组成一个所谓的“元老院”的机构。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大政方针要由元老院投票决定。但事实上,由于五百名元老不可能天天召开全体大会,所以又有十名最⾼级的“执行委员”实际掌握全部权力,组成一个类似于执政內阁的最⾼权力圈子。
而这个圈子的最端顶,自然就是执委会十长老之首——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文德嗣主席!
然而,这位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文德嗣主席,此时却站在他的执委会主席办公室里,一脸愁容。
在文德嗣主席面前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巨的地图,上面用红⾊小旗标明了元老院名下与⽇俱增的版图——截止到目前为止,经过三年的征伐与扩张,海南岛、湾台岛和小半个福建省都已经变成了元老院的实际领土,即使扣掉那些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的“蛮荒地区”实际掌握的版图也达到了四万多平方公里,与这个时代的荷兰共和国本土相差仿佛,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块争霸东亚的基业。在这一片核心领土之外,还有广东的港香岛、越南的鸿基煤矿、闽浙沿海的若⼲岛屿等等一系列重要据点,形成一条坚固的锁链,牢牢勒住了从北越到江苏的陆大海岸线,在国中 陆大上最北方的触角,已经伸到了苏鲁界处的海州花果山。
在这条岛链据点之外,琉球国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元老院的附庸,⽇本的萨摩藩被击败降伏,长州藩则是元老院在⽇本最重要的盟友——自从击败郑芝龙之后,元老院已经是整个东亚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了!
——记得在英国还是那个⽇不落帝国的时候,当时英国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就曾经这样得意洋洋地夸耀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伐木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国中是我们的茶叶基地,东印度群岛为我们提供甘蔗、咖啡和香料,国美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而如今的文德嗣主席,也可以很自豪地宣称:“…暹罗(泰国)和安南(越南)是我们的⽔稻田;⽇本是我们的金矿、银矿和铜矿,也是炮灰武士的兵源募集地;马六甲和苏门答腊的酋长为我们提供奴隶;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是我们的承包商,原始蛮荒的湾台是我们的伐木场;人烟稠密的广州和江南为我们送来茶叶和丝绸,也是我们的商品倾销市场;而灾祸迭起的中原则给我们源源不断地送来人口,提供劳动力…”
总的来看,临⾼元老院的形势似乎十分喜人,但在文德嗣主席的眼里,各式各样的威胁和隐患也不少——事实上,自从穿越大业启动以来,所有的战略计划就一直是处于“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脫轨状态。
首先,就是⻩石这个后辈的提前穿越和崛起——真是让人打破脑袋都想不到,他居然会在集体穿越时出了岔子,独自掉到了十年前。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原本只有一笔大字写得好的小年轻,在辽东经历了几年苦⽇子的磨难之后,竟然硬是脫胎换骨,成为了名动天下、威震虏胆的绝世名将;横扫辽东无敌手、独闯敌营斩奴酋的⻩宮保、⻩大帅!不仅手里拥有一支百战精兵,并且在奉命南调之后,于福建省占了一大块地盘。载着五百穿越者的那艘丰城轮刚刚抵达临⾼不久,就来了⻩石的使者和密信…
初来乍到的临⾼众在穿越伊始,就能有这样影响力非凡的实力派加盟,固然是如虎添翼,但由此导致的权力重新分配问题,却让原本运筹幄的文德嗣主席一时间措手不及…最后,作为实际最⾼权力机关的执行委员会不得不多了一把椅,各种派阀之争也随即在元老院內部出现——作为五百名穿越者之中的一员,⻩石大帅也是有不少朋友可以引为臂助的。而随着文德嗣主席最⾼权威的动摇,穿越者內部各种拉帮结派形成的小团体也相继浮出⽔面,跃跃试地争夺各种话语权,弄得主席大人头疼不已。
——无论在明朝土著和“归化民”之中进行了怎样的神化宣传,但在真正至关重要的五百名穿越者之中,文德嗣却是很倒霉地从一开始就没有绝对的威望和权力,其威信和实权仅仅相当于普通的公司老总而已。虽然文德嗣主席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希特勒或者斯大林那样冷⾎的铁腕強人,也没有⻩袍加⾝、称王称帝的打算,更无法举起屠刀,大肆清洗穿越者同伴来集权,但如今这样的局面还是让他不太舒服。
幸好,虽然文德嗣没办法把执行委员会变成自己的一言堂,但各位“执委”之中也基本没有那种脑残的逗比,在服征世界的战旗下,基本没有人愿意把元老院变成后世湾台的立法院,所以在战略战术上的决策并没有出什么子,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內,应该还不必担心临⾼穿越者的內部团结问题
其次,则是发现自己这些穿越者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先期就已归队的福建⻩石和主动投诚的湾台张伟暂且不提,当临⾼元老院的报情势力渗⼊澳门之后不久,就愕然发现澳门的葡萄牙人居然在帮美洲的两个“东方人移民家国”招募明朝流民!据从葡萄牙人手中获得的一些“华美制造”和“东岸制造”的小商品,原本自视甚⾼的临⾼穿越众不由得沮丧地发现,原来还有两个穿越者集团早已抵达了这个世界!
幸好,限于葡萄人此时的可怜运力和从东亚到美洲东海岸的漫长海上旅程,这样的超长途人口生意每年最多也就能运一千多人,所以暂时还没有影响到临⾼元老院对流民的招募。而同样是由于遥远的地理距离,那两个位于美洲的华人穿越者国度,似乎也⼲涉不了东亚陆大的局势变化,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穿越者集团固然可以暂且忽视不管,可出现在大明疆域內的其他穿越者,就让人不能不慎重对待了。比如那个盘踞山东半岛的登州镇,就已经在江南的卷烟生意上跟临⾼穿越众展开了竞争。关于如何对待这个势力,元老院目前依旧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所有人基本上都清楚:如果能够把组建登州镇的穿越者也拉⼊元老院,就势必能够为元老院的北方攻略提供大巨的助力。但如果翻脸为敌了的话,那么这个颇为善战的军阀势力,也会成为元老院征途上一块令人颇为头疼的绊脚石。
至于其他零星“疑似”穿越者的家伙,就更多了,但由于信息流传过程之中的扭曲和失真,后来证明几乎都是误报和误判——与全球大航海时代挂钩的明末世,原本就是一个特立独行、西学东渐的年代,朝廷命官都有皈依上帝成为基督徒的,民间更是充斥着无数举止奇怪的非主流人士。更要命的是,由于⻩石的十年穿越生涯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历史,即使找到了与史书不符的情况,也未必就能说明其中有问题。
对此,临⾼的穿越者元老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再说了。
再接下来,就是“真-澳洲人”的突然驾到了——去年年底偶然收到那封来自澳洲的无线电报的时候,还真是把临⾼的五百穿越众都给吓了一大跳:穿越澳洲的现代全金属万吨大帆船,晦气透顶的澳洲穿越生涯,南美“华夏东岸共和国”的环球远航…还有企图殖民澳洲的波兰探险队?!这可真是信息量略大啊!
虽然对于波兰人为什么也来玩大航海感觉很奇怪——就如同一提起俄国就会让人想起伏特加、西伯利亚和北冰洋一样,提起波兰也只会让人想起揷了鸟⽑的翼骑兵和超华丽的作死秉,却绝对与航海殖民这种事情沾不上边。但这毕竟发生在万里之外另一块孤立的蛮荒陆大,所以除了继续跟澳洲方面和抵达澳洲的东岸国远征舰队保持无线电联系之外,临⾼元老院的诸位“伪-澳洲人”也没有对此加以太多的关注。
毕竟他们⾝边的⿇烦和子就还有很多,如此整天担忧这些远在天边的事情,就再也不用管别的事了。
可是到了如今这会儿,临⾼元老院的诸位“伪-澳洲人”却再也没法把这个⿇烦搁置下去了。
——据无线电报里流的信息,随着澳洲进⼊雨季,嘲⽔再次⾼涨“真-澳洲人”他们的那艘大船很快就能从泻湖的浅滩上脫困。而东岸国的环球远航探险队在返回了位于后世乌拉圭的首都之后,立即引发了该国的大巨轰动,迅速集结了第二支规模更加庞大的远征舰队,于几天前刚刚抵达澳洲…并且准备在“澳洲众”的“中远星”号万吨轮完成整修之后,双方结伴北上造访巴达维亚,跟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建立贸易关系,如果有可能的话,这支联合舰队或许还会进一步北上,前往国中沿海招募流民和采购物资。
这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消息,让临⾼方面登时一阵大——原本远在天边的“穿越前辈”居然要带着军舰来到自己的地界了?喂喂,大明帝国的这盘棋局已经被搞得够了,你们怎么还要来揷一手?
更要命的是,如果那帮“真-澳洲人”开着他们的万吨巨舰来到了巴达维亚,跟当地的荷兰人和华商谈起自己的来历,并且事先没有跟临⾼这边对好口供的话,那么临⾼穿越众之前捏造的“澳洲来客”⾝份就要穿帮了,或者至少也是两边牛头对不上马嘴,最终惹出一场大笑话。但临⾼元老院又没法阻止“澳洲众”和东岸国舰队的出发,总不能说:“澳洲人这个名号已经被我们用了,你们再出现在荷兰人面前就会出现⿇烦,所以请你们继续在澳洲荒原上打袋鼠看星星当摩登原始人,千万不要跟东西方文明世界发生接触”?
——像这么厚颜无聇的话,就算自己这边不要脸⽪说得出口,澳洲那边也肯定不会听的啊!
“…唉,真是悔不该当初一拍脑门,就随口自称是澳洲人啊!这下可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澳洲来人了!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完全可以自称是从南极来的呢?至少帝企鹅不会跟别人嚼⾆头…”
文德嗣主席有些烦躁地开解了⾐服上的扣子,起⾝去打开了窗户,清新的海风从滨海的窗户里吹了进来,倒也有几许清凉的作用。可窗外面的绿化带灌木丛中估计是有蝉或者与蝉类似的昆虫,反正那嘈杂到几乎让人下意识地忽略了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消停。当窗子打开之后,这聒噪的虫声就变得更加响亮了。
这喧嚣的虫声让文德嗣主席忍不住捂上了耳朵,也让待在室內商议对策的众人感觉愈发烦躁。
“…要不就对外宣传说是‘澳宋’遭遇天灾,我等被迫举国迁徙,不想故土被海贼窃据,如何?”
说话的是临⾼元老院道教理事会的副手戴锷,也是五百名穿越者元老之一。当盗泉子道长不在的时候,由他全权负责临⾼道教理事会的教务活动。包括卫生宣传、扫盲班和号召土著忠于元老院等等。最近还印刷了一本关于新道教经典《洞渊神咒经》的宣教小册子,里面摘录了“五百仙人乘大铁船下凡拯救末世”的神话(“澳洲天主教会”那边的说法则是五百天使下凡,让信徒们对双方的矛盾说法感到很是困惑)。
可是,随着“真-澳洲人”的出现,这些错漏百出的宣教神话,顿时就面临着被彻底戳穿泡沫的危险。
“…什么?你就直接把人家说成是海贼?那些澳洲同胞怎么可能答应?还是请现实一点儿吧!”
坐在小沙发上喝茶的央中政务院总理,网名“督工”的马千瞩不由得翻了个⽩眼,对想当然的戴锷吐槽说“…更何况,如今就连我们自己都没制订出统一的标准来历背景资料——你们新道教弄了个五百仙人下凡版本,天主教会又搞了个五百天使救世版本,然后还有一个澳宋权贵弟子宮廷斗争失败流亡版本,外加一个澳宋帝国末⽇大灾难幸存者逃回故国版本…光是我在临⾼市面上听到的就有这么多了,而那些外派的同志还不知道跟越南人、明朝人和荷兰人胡诌了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必须要立即重视起来啦!”
对于马千瞩上述说法,与会众人也纷纷点头,不过,虽然他们表面上都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但心底里其实并不是很在意此事本⾝:“澳洲神话”这种东西到了眼下这会儿,实际上已经无所谓穿帮不穿帮|了——临⾼的穿越众目前早已在大明帝国的边陲角落站稳脚跟,澳洲国度的存在与否并不能撼动这个穿越者集团的基,就如同晚清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都跟遥远欧洲的天主教会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但是,对于当前的执行委员会,或者说文德嗣主席而言“澳洲神话”的破产,无异于给了元老院內部各个派阀势力一个攻讦的靶子,必然导致执委会在元老院之中的威信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来说,也实在是一大打击——意识形态的破产会带来怎样的恶果,可是谁都说不清楚的。
幸好,目前还有补救的机会——文德嗣主席最终决定,让人发电报向澳洲方面说明此事,希望对方帮忙遮掩一下…不久之后,回电来了,澳洲方面同意对此事进行磋商,但由于涉及到的问题太多,简短的电文里恐怕说不清楚,所以需要当面流,而且在统一对外宣传之余,也必须顾及澳洲方面的形象…
“…平秋盛的贸易船队不是还在鸿基么?让他不必去泰国了,提前在巴达维亚等着澳洲的船队吧!”
文德嗣主席如此提议说“…现在请大家举手表决…很好,通过了!现在就组织一个外代表团,乘最快的船到鸿基跟平秋盛的船队会合吧!当然,在出发之前,还得要跟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临⾼的贸易代表通知一声,避免误会。另外海军也尽量凑几艘军舰出来,好歹得给外代表团壮一壮声势…”
“…那么我们自己的四个版本背景来历怎么办?拿哪一个版本的跟澳洲方面商量?”马千瞩总理问。
“…来不及了,让代表团在船上慢慢商量吧!反正从咱们这儿到巴达维亚也要不少时间…”
※※※※※※※※※※※※※※※※※※※※※※※
越南,鸿基堡(现代越南共和国的海防港附近,邻近著名旅游风景胜地下龙湾)
经过未来穿越者的几年建设开发,原本只是一个煤矿坑的鸿基堡,已经成了一座在军事要塞保护下的矿业城市和贸易中心,煤矿的规模延伸得越来越远,辖下越南矿工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每天都有食不果腹的越南贫民从远方慕名投奔来——郑氏和阮氏军阀之间的残酷內战,和由此导致的沉重赋税,已经让这些⾐衫褴褛的农民几乎绝望,而投奔鸿基靠力气挖矿挣饭吃,则是他们心目中最后的一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鸿基堡贸易区的货物也是玲琅満目,目前在临⾼和陆大已经产能过剩的商品如食盐、⽩糖、成药都在倾销,此外,像临⾼传统的优势产品,玻璃器,⽔晶镜,骨瓷,还有越南极度匮乏的轻工产品——鞋子、雨伞、扇子、帽子等也应有尽有,使得鸿基已经成为了红河口三角洲上的一个大去处,各类商贾的船只都在鸿基港的外埠停靠,主要都是华商,原先就在做这北部湾沿岸的生意。
随着贸易的⽇渐兴旺和大量流民源源不断的流⼊,鸿基的船行和货栈也相继建立起来,每周都会有大量小吨位的船只往来于临⾼和鸿基之间,这些船只主要从事的是轻工业产品的贸易,有时也会为越南稻米提供宝贵的运力。随着供应链的扩大“澳洲货”几乎是夜一之间就完全占领了整个红河流域的市场,就连靠近老挝的偏僻地方,也有各个民族的小商贩不断从內陆运来“澳洲人”需要的钾盐矿,到鸿基港的市集进行贸易。大量涌⼊市场的廉价工业品,甚至开始对越南北部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影响。
就连跟“澳洲人”合伙贩卖中成药的润世堂,在半年前也把分号开到了鸿基堡的“城下町”——从这里往东南亚各国转运货物更加方便,而且红河沿岸本⾝也是中成药倾销的大好市场,自从润世堂的鸿基分号开业以来,光是在避瘟散和诸葛行军散两项消暑的拳头产品上,就已经赚了不下三万两银子。
总的来说,鸿基这边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几乎是一⽇千里。除了城市硬件建设之外,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建设也没有放松——临⾼元老院在最近一次大会上达成了一个指导意见,那就是无论朝鲜人、越南人,在本时空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汉化,如果没有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和国中国势的衰退,这一进程不会逆转,所以在对待这些地区的百姓之时,要把他们视作元老院控制下的直属人口和可教化的本土子民。
所以,鸿基堡也应当设立学校和医院这些基础文教设施,为彻底“教化”当地打好基础——来鸿基当矿工的越南贫民有很多是拖家带口的,不乏小孩儿,如果元老院能够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统一教育,那么等到这些幼童学成毕业之后,在将来就会成为元老院进东南亚的先遣队员。虽然目前鸿基的新学校还没有落成,只办了一个汉字扫盲班,但之前被选拔回临⾼⼊学的一部分越南儿童,此时却已经学成归来了。
十三岁的阮必成是鸿基的本地人,这里是他的家乡,⽗⺟原本靠种地和打渔过⽇子,后来都成了“归化民”一年前,他和其他几十个鸿基的越南孩子得了“澳洲首长”的青眼,被选中送往临⾼的国民学校。
和大多数国民学校的生学一样,来到临⾼的阮必成一下子被无数从未想象过的知识淹没了,在学校的这一年里,他就像海绵似的昅着一切知识,竟然在学习普通话和汉字的同时,还通过了乙等凭文——这样的学习成绩,对于很多大明百姓家的孩子来说,都是难上加难。对于一个越南小孩而言,更是堪称奇迹。
如此出类拔萃的优异学习成绩,让一位负责教育的元老对这个越南孩子刮目相看,特地给他赐了个正式的名字阮必成——原本是想赐名叫胡志明的,但被另一位元老劝阻,说那个名字太招摇,于是改为阮必成——使得这个十三岁的孩子为此感到异常的奋兴和动。这次临⾼元老院贸易部向东南亚各国派遣贸易船队的时候,又把他这个东南亚土著以实习生的名义捎上了船,好让阮必成同学可以顺路回家探一探亲。
然而,走在鸿基的街道上,望着熙熙攘攘的市面,阮必成同学发现自己竟然变得有些不敢认了:
“…才过去了一年功夫,在首长们的手里,鸿基这地方就又变样了啊!”
短短一年时间过去,鸿基的市容风貌已经大不一样,阮必成同学十分清楚的记得,在他走的时候,聚集在鸿基的矿工都还是一群⾐不蔽体、瘦骨嶙峋的邋遢家伙。但现在看到的每个人,几乎都穿戴整齐。纵然由于天气炎热的缘故,有些人还打着⾚膊,但至少鞋子是人人都有的了,不管是草鞋还是布鞋。
而原本肮脏破烂的棚户区,也变得有了城市的样子——总的来说,鸿基堡这边的集市街道布局,完全是参照临⾼东门市的翻版,当然规模要小得多。目前的鸿基堡本⾝及周边的商贸区、轻工业区,都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地面硬化,光是街面的⼲净和清洁程度,就已经大大超过了越南黎朝境內所有的大小城镇。
沿街的商铺里,各种糖、盐和越南最缺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随着轻工业建设的大发展,目前海南岛的⽇用品产能已经有了一个炸爆式的增长,大量的竹编、藤编和纸制品不仅満⾜了海南岛的需求,也在源源不断的朝陆大输送,当鸿基堡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反映出越南缺乏⽇用品制造能力的时候,马上发现商机的殖民贸易部立刻就组织了大批鞋袜⾐帽和雨伞折扇等产品输往鸿基,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藤壳保温瓶。
保温瓶原本在越南这地方并没有太大的市场,除了泡茶之外,这里对开⽔的需求并不大。但当鸿基堡的集市正式开始发卖冰块后,情形就完全变了,冰块配着保温瓶立刻就成了北越黎朝各地老爷们最体面的享用品,现在就连黎朝的皇帝都已经用上了这样的澳洲货——越南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本没有地方能够开采冰块,更不用说保存冰块的冰窖了,鸿基堡发卖冰块这件事对于这里的百姓和老爷都是一件不得了的大新闻,大家都想弄明⽩这澳洲人的冰块究竟是从哪来的,尤其是他们的冰块不仅多,而且似乎还源源不断。
总而言之,鸿基这地方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久别归来的阮必成同学,在海关找到了刚刚当上归化民⼲部的⽗亲,然后一起坐在鸿基街头某家露天饭铺里,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奖学金,请⽗亲吃店里新推出的“夏季澳洲风味定食”:冰镇过的糖渍番茄、烤⽟米和用临⾼产⽩糖替代焦糖烹制的“可乐”同时互相叙说这一年离别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
谈的空隙之中,他总是忍不住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处的港口,心中隐约有一种想法:这些神通广大的“澳洲首长”们千里迢迢来到鸿基这个乡下地方,绝不只是为了在这里挖煤或者救助贫民而已。据他在临⾼所学到得一鳞半爪,阮必成已经模糊地意识到,首长们心中所构想的世界,是自己永远也望尘莫及的…然而,还没等阮必成同学思索出什么,就听到了码头传来的汽笛,还有街头大喇叭里的通报声:
“…南洋贸易船队乘员请注意!南洋贸易船队乘员请注意!现在紧急集合!现在紧急集合!船队即将提前起锚出港!请有关人员火速归队!重复一遍,船队即将提前起锚出港!请有关人员火速归队!…”
※※※※※※※※※※※※※※※※※※※※※※※
依旧烈度十⾜的热带秋⽇之下。一支在越南鸿基驻泊的庞大船队,开始从懒洋洋的平静变成闹哄哄的动。船上和船下的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士兵们在检查武器,劳工们忙着搬运物资,⽔手则在修补船帆、更换缆绳…劳工队的组长、中队长和大队长们在汗流浃背的人群中来回穿梭,一边给大家鼓气,一边督促劳工们加快搬运物资的速度。无论如何也要在今天完成全部补给作业,明天一早整个船队就要出航。
虽说突然取消的上岸休假和紧急庒下来的装载整理任务,让每个人都怨声载道。但在素来严酷的军令和监工的⽪鞭之下,也没人敢玩什么罢工——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不准体罚的规矩,消极怠工可是要砍头的!
为了提⾼士气,鸿基堡尽可能地给船员们供应了一顿丰盛的午饭。每个人都发到了木制的饭盒,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是雪⽩的米饭,饭里夹杂着切碎的蔬菜末,配菜是整条的烤鱼和油滋滋的煎蛋。在热气腾腾的铁⽪桶里还盛着用⾖酱做的酱汤,里面有鱼⼲和海菜,任何人都可以舀上一碗,味道很是鲜美…劳工和士兵们⾼⾼兴兴地把这顿空前丰盛的工作餐吃了个精光,原本因为疲劳而低落的情绪总算开始稍稍好转。
但是,这支南洋贸易船队的总指挥,元老院贸易部的平秋盛元老,却依然是脸⾊沉,胃口全无——按照计划,他原本打算在鸿基享受一段包括了光,沙滩,碧海,椰子树和越南小妞等重要元素的热带风情假⽇,谁知才在鸿基靠岸了一天时间,刚刚在招待所里睡了一觉,就被摊上了这么个倒霉催的紧急任务。
此时,他正穿着花衬衫和大号短,举着遮伞,在监督着船队的补给作业——原本这支船队最远只打算到暹罗去贩运稻米,如今却要改为前往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航程差不多拉长了一倍,沿途虽然陆地甚多,到处都能补充淡⽔和果蔬,但却没有半个加煤站,所以全体船员都在拼命往船上装煤。
然而,由于船队刚从临⾼出发没多久,每条船的货舱里依然塞満了易商品,没法腾出多少空间。船员们只好把额外加装的煤炭堆在甲板上、过道里、住舱內,甚至连平秋盛元老住的贵宾舱也被塞了几袋煤。甲板上的炮位四周都堆満了煤包,一旦开炮就会成为粉尘飞扬的地狱,如果挨了炮弹则更是不堪设想——平秋盛元老对此的评价是:简直就像⽇俄战争时期那支绕了半个地球去送死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当然,这严格来说不过是气话而已,因为在临⾼元老院船队的前方,并没有一支⽇本联合舰队在等着进行截击。而从越南鸿基到爪哇岛巴达维亚(雅加达)的航程,以大航海时代的标准,也真的算不上非常远…事实上,真正让平秋盛感到挠头的⿇烦,是在抵达巴达维亚之后该怎么办?
——关于这次巴达维亚之行,临⾼元老院执委会也不知是不是脑门菗风,居然给毫无准备的平秋盛同志摊派了一系列简直是异想天开的任务:尽可能与东岸国达成和睦关系,想办法跟澳洲众串通好⾝世来历的口风,设法糊弄住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和华商,甚至还要他想办法把那一票“真-澳洲人”给忽悠到临⾼来!
虽然增加一百多个元老的名额可能会给财政和权力划分带来⿇烦,但光是“真-澳洲人”的那艘万吨级全金属现代帆船,就⾜够值回票价了——那可是在十七世纪全球任何一处海面上都绝对无敌的至尊霸王!
问题是,理想很丰満,现实很骨感。光是怎样处理好跟东岸国的关系,就不是一桩容易的事——如果东岸国在打通航道之后向东南亚大批倾销他们的工业品,势必会挤占“澳洲货”的市场。而且万一东岸国提出要从明朝陆大招募大批人口该怎么办?临⾼元老院自己手底下的劳动力都还总是感觉不太够呢!
而最让平秋盛感到苦恼的是,如今都要到巴达维亚去跟澳洲穿越者和南美穿越者谈判了,临⾼元老院居然连一份标准的“澳宋流亡史”都没有炮制出来!看着教育部门和宗教部门的几个元老各自拿了一份大相径庭的提纲草稿,在自己面前吵得面红脖子耝,一向自诩为绅士的平秋盛,终于忍不住气得拍了桌子:
“…静一静!诸位,从鸿基到巴达维亚,快则十天,慢则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无论如何也得把稿子给定下来,就是五百只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都行!但绝对不能让我拿着四五个版本的稿子去谈判!”
——而就在平秋盛元老头大如斗的时候,另一队来自美洲的不速之客,也悄然敲响了东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