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三国第一狠人 > 第827章 新刺史

第827章 新刺史

目录

  陆玄点头道:“贾诩这个人,极为低调,更善于自保。可是,他却有七窍玲珑心,能洞察人心。他不伤人,可是一出手,就是一击必杀。”

  “贾诩最擅长的,是打蛇打七寸,能拿捏住敌人最软肋的位置。”

  “对你来说,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就必须洞察人心。作为未来的皇帝,不出手就罢了,出手就必须一击必杀。否则,当一个太子不断的失败,你的权威就会受到影响,会给人太子不行的印象。”

  “除此外,贾诩治理地方,包括行军打仗的谋划也可以,他是全方位的厉害。”

  “所以,你好好地向他学习。”

  陆玄沉声道:“你是怎么对待康成公的,未来贾诩回来后,你就怎么对待他。待人以诚,你才能得到贾诩真正的拥护,才能让他彻底站在你一边。”

  陆裕眨了眨眼,仔细的思考着。

  忽然,他开口道:“父皇,儿臣这么小,有您在儿臣也不怕。”

  陆玄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年纪不小了,迟早要自行处理政务的。更何况,父皇没打算要限制你,更希望你一代更比一代强。”

  “你的年纪不小了,一般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都懂事了,能撑起家业。你作为太子,更必须尽早独立。所以,有想法尽管说,不必藏着掖着。”

  陆裕郑重道:“父皇放心,儿臣明白了。”

  这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士兵进入,禀报道:“陛下,大都督周瑜、黄忠将军和杨都督求见。”

  “传!”

  陆玄吩咐一声。

  士兵去通知,紧跟着,周瑜、黄忠和杨修联袂进入。

  黄忠率先道:“陛下,曹家、赵家、庞家等人的家族,已经全部查封,正在抄家清点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商铺、宅子地契,以及大量的钱财珍宝,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清点。”

  “暂时,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截止目前,抓捕和斩杀的人已经清点完毕。”

  “军中涉案的人,全部诛杀。涉及的大家族、商人等,捉拿了犯罪的主犯三十二人,涉案的官员包括徐州长史、兵曹、吏曹等官员,足足二十八人。”

  “所有人都抓了。”

  “现在,随时可以诛杀所有人。”

  黄忠神情更是肃杀,说道:“臣没有想到,这次波及面如此多如此广。这一次的事情,虽然臣不曾涉及,可是臣选择曹豹负责军队,托付错误,导致事态扩大至此,臣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请陛下降罪。”

  周瑜补充道:“陛下,大都督府没有察觉周全,臣失职。”

  陆玄摆了摆手,说道:“没有曹豹,也会有李豹、张豹来引发这一事情,和你们无关。这一事情,首先是曹豹的责任,其次有徐州刺史吕岱的责任。”

  周瑜心中感动。

  他知道陆玄的话,是为了保护他,保证他身上不染尘埃。

  一方面,双方的关系非常好。另一方面,他的女儿和太子定亲,也要保证周瑜无碍,否则敲打了周瑜,也容易让人认为是敲打太子。

  陆玄继续道:“吕岱方面,朕直接贬为交州珠崖郡太守。现在的徐州,刺史的人选缺乏,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接任徐州刺史。”

  周瑜和黄忠点了点头,却没有接话。

  他们是军中的人,不掺和政务。

  陆玄目光看向杨修,问道:“德祖,目前徐州官场,还有哪些人不曾介入经商的事情?”

  杨修说道:“回禀陛下,徐州主簿是仪,他不曾介入。这个人和吕岱之间,还因为经商发生过冲突。是仪认为,应该强硬处置,上奏朝廷在所不惜。”

  “最终,因为吕岱是徐州刺史,压下了是仪的建议。不过从那时起,是仪虽然日常处理政务,却完全不过问军队涉及到商业的事情。”

  陆玄眼前一亮。

  他想起来了,当初蒯良回到舒县任职,和陆玄详谈徐州的局势,曾说过培养了诸多的人才,是仪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是仪三十八岁的年纪,之前一直替蒯良处理文书。在蒯良转任内阁副相,是仪依旧担任徐州主簿,并没有进一步的调动,一直是协助吕岱处理一州政务。

  是仪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上,此人忠贞不二,更是节操大义俱全,除此外也有能力。如今,因为蒯良的缘故,是仪早早接触了政务,执政的经验很是丰富。

  陆玄略作思考,吩咐道:“许褚,安排人去通知是仪,来军中觐见。”

  “遵命!”

  许褚得到吩咐后转身离开。

  陆玄转而看向周瑜和黄忠,吩咐道:“公瑾、汉升,军中涉案的人诛杀后,清退非法所得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

  周瑜回答道:“有六千人交出了非法所得,总体还不错。”

  陆玄点了点头,赞许道:“军中必须立下规矩,不得经商。这一次,公瑾你负责安排,杜绝军中经商的念头,要给所有的将士头上悬挂一柄利剑。”

  “臣遵命!”

  周瑜点头回答。

  陆玄摆了摆手,周瑜和黄忠跟着退下,杨修也去安排事情。

  陆裕留下来,他要等是仪,看一看是仪是怎么样的人。

  时间不长,是仪急匆匆的进入。几年时间过去,是仪愈发的沉稳,年近四十的年纪,两鬓却多了少许风霜,看起来多了丝沧桑。

  是仪注意到陆裕,躬身道:“臣是仪,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