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飘在大唐 > 第316章 欲擒故纵

第316章 欲擒故纵

目录

  第316章 擒故纵

  柳夫人已是大喜所望:“幸亏武才人并未吃堕胎药,如今已有八个月的身孕,不久便要临盆,此乃天助我儿。我儿若将她接回宫中,将来揭发隋国公主的罪行,当真是两全其美。”

  “然而——”王皇后听了,反而迟疑起来,想了想道“此事只怕还要从长计议。”

  …

  总算王皇后还有几分理智,知道事关重大,惊骇之余,并未如柳夫人所说,立时将武才人接回宫中,谨慎起见,先派人暗中悄悄核实。

  然而,结果却令人苦笑不得。无论是柳奭旁敲侧击,寻问当随陛下在终南山的重臣,还是王皇后在宫中暗中查访,皆得出一个结论:柳夫人从感业寺武才人那儿带来的消息乃是事实。

  这也怪不得王皇后等人。杨悦当被太子李治“抱”回终南山,又住进太子别院。李世民大力合杨悦与李治之事,有目共睹。武才人曾请求杨悦带她回惊鸿宫,而被杨悦当众拒绝之事,宫中内侍宫人也有不少人亲眼目睹。至于武才人与李治的暧昧关系,早已是暗中风传之事,连殿前侍卫都能证明。

  饶是如此,事关皇家血脉,王皇后还是异常谨慎。一面暗中派人去照顾武眉儿,一面暗思如何才能证实武才人肚中怀的乃是李治的孩子。

  李治这些日子,心情到是极好。原因却也十分简单。自从上次大朝会被弹劾之后,杨悦到是乖巧了许多。三一朝,时常到宫中走动。而且这几天更是每来朝,朝会之后还会留下来,单独与李治谈话。

  也是杨悦闲来无事,一在街上,见到有个老妇人不省人事。仔细盘问之下,却原来是老妇人扛着一匹布去市场买东西,给累爬下了…想到这个时代乃是“钱帛兼行”的货币政策,杨悦不由苦笑不得。

  这些年杨悦的生意做得越大,早已对这种货币政策头痛不已。然而“钱帛兼行”乃是大唐的政令,而且是先“帛”后“钱”皇令特诏不准任何商家拒收“帛”搞得许多商家只放布的地方都要建个库房出来。

  这种落后的货币政策弊病显而易见。鉴于此,杨悦这些日子正在努力劝说李治进行货币改革。

  且不说李治是否真心支持杨悦进行货币改革,只要能与杨悦单独一起,早已心中大喜。见杨悦十分热心,便提到政事会上进行商讨。

  “臣以为此事不妥。”柳奭自从上次与杨悦明明白白的针锋相对之后,自此更不收敛。几乎变成了为反对而反对。杨悦话音刚落,他已第一个站出来,出言反对。

  “不知柳侍郎认为有何不妥?”杨悦不知自己如今早已被人妖魔化,被王皇后、柳夫人等人视作蛇蝎女子,对柳奭的反对抱以微笑,言道。

  改革之始总会有人反对,不反对才不正常。本是杨悦意料之中。

  “这个…”柳奭一时到还没有想好怎么不妥,顿了一下,才道“臣以为自古以来都是钱帛兼用,并无什么不好,没有改变的必要。”

  “然而,‘帛’用作货币,携带不便,却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杨悦笑道“且不说扛着布匹去买东西,行走不便,不小心会被人撞倒或者被累爬下。臣甚至见过有人杠了布匹到布庄去买布,实在荒唐好笑。”

  到不是杨悦胡说八道,扛了布匹到布庄买布看似荒唐,实则不然。拿自家织的布匹去布庄买不同花的布,在这个时代其实再正常不过。

  诸臣不由大笑,知道杨悦所说是实。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不曾因为以“帛”为币而苦恼过。不少人点头以为然。

  “臣也认为不妥。”众人说声未落,却又有人站出来反对,这次却是户部尚书高履行。

  高履行乃是申国公高士廉之子,也是驸马,尚李世民之女东公主。如今高士廉已死,高履行不只世袭申国公,而且代父之职,做了户部尚书。不过高履行被李治拜为户部尚书,却并非世袭,只因他的确有此能力,做事谨慎干练大有父风。

  “臣以为以‘帛’为币,虽有诸多不便,却也是为了更大的方便。诚然以帛为币与商人不便。然而农人织布直接可当作货币使用。不用费心卖布为钱,再去买东西,白白受商人中间的盘剥。自来农业为国本,若只为了商人方便,而令农人不便,臣以为不该。”

  户部尚书便如同后世的财政部长,掌管的便是天下财务。这钱帛兼行的政策正是出自这些人,到是极有发言权。高履行一出口,果然十分专业。立时引起一片响应。

  这个反对理由却是杨悦事先不曾想到,不由一时怔住。暗思古人以小农经济为主。种桑织麻,织布纺纱其实跟种地一样,乃是农人家家户户、世世代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确如高履行所说,农人拿了布匹当作货币,只除了携带不便之外,其实再方便不过。用它可以税纳租,可以直接买卖,不用为了卖布头痛。这种政策其实也是十分符合社会现实的一种政策。

  当真是股决定脑袋,杨悦一直住在长安,又是经商为主。看到的只是以“帛”为币的不便,却没想到现实情况如此。想一想自己起初为听到这个“钱帛兼行”的货币政策,觉得古人实在荒唐可笑,不由暗叹一声,后人总是低估古人的智慧。

  杨悦心中慨叹,一时想不到如何反对。

  高履行则继续言道“而且发钱作币分明也有它的坏处。用帛虽大有不便,钱却重量极沉。有些物品,动辄万钱,试想携带一万枚‘开元’去买东西,只分量便已不轻。反不如带几匹‘帛’更省力。”

  这话却是更有道理。唐代的开元通宝,一文钱重一钱,十文一两,别说一万枚开元,便是一吊钱,已是六斤四两(钱币用十六进制,一斤十六两,一吊一千文钱,即六斤四两),携带起来也是十分不便。

  杨悦有心想说:“老大,你不会将钱币铸得面值大一点?!”

  想了片刻,却又释然。这个时代货币作为等价物,其实与它自身的价值还是相关。一枚开元通宝之所以为一钱,实则是有一钱铜的价值。便是后来的银元,也是以等价出现。如果自己将这种超前的话说出来,只怕立时便会被众人视作诈小人。别说通不过,只怕连人品都要搭进去。古代铸钱不够向来是商所为。

  杨悦的提案显然通不过。然而这种货币政策的弊病却也显而易见。

  朝会散后,杨悦终是不甘心,走出两仪殿不远,却又折了回来。想与李治仔细商议一下,至少商人以“钱”币为主应该行得通,而且各地的市场都有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可以存取钱。若通过柜坊的票据,建立类似于现代的银行,全国通,也不失是个好办法。

  刚到两仪殿门前,却见长孙无忌还未离去,正在殿中与李治单独密谈。只好转身又向殿外走。

  李治却已看到她,忙将她叫住:“隋国公主请留步,朕正有一事要请教公主。”

  杨悦回头看了看长孙无忌,见长孙无忌点了示意她不必介意,眼中却大有玩味之意,心中不由暗诧。

  “朕前几刚收到房州刺史房遗爱请假留京的申请,如今卫州刺史柴令武又以病假为由想留在京中,舅父以为如何答复是好?”李治看了看长孙无忌,双眉微蹙。

  李世民去逝,房遗爱与柴令武骤然失宠,被李治调出京师,自然不会心甘。托病事小,摆明了却是抗旨不尊,要跟李治过不去。然而假病这个借口却又极好,李治还不能拿他们怎么样,难怪为难。

  长孙无忌不答,反看向杨悦,忽然笑着问道:“公主以为应该怎么办?”

  “要我说准了便是。”杨悦想也未想,口说道。

  “臣也同意隋国公主说法。”长孙无忌望着杨悦,突然嘿嘿一笑。

  杨悦见他笑的古怪,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说出来的建议,其实并未存了什么好心。

  房遗爱与柴令武二人若只是为了抗旨不尊也还罢了。只是恐怕并非如此。

  自来房二、柴二等人与李泰一伙儿。李泰被贬为濮王,众人心中一直不甘。当年太行山行刺太子之事,虽然被李世民下来,密而不谈。杨悦一直不知到底是谁所为。然而李世民去逝后,只有蒋王李恽与濮王李泰不准回京奔丧。却是再明白不过,刺杀太子之人只怕与这两个人大有关联。

  如此看来,房遗爱与柴令武想留在京师,只怕是大有文章…

  “难道令他二人如此明目张胆,坏了国家法度。大家若都效仿起来,朕将为之奈何?” 李治皱了皱眉,却十分不解,为难地道。

  当年在太行山中,杨悦与李治一起被人追杀。向来又与房遗爱、柴令武等人皆是死对头,潜意识中大起同仇之意。即已说到此处,杨悦也不用再避讳,微微冷笑说道:“既然二人皆称病重,圣上何不先医其疾。”

  “不只是他二人。臣以为陛下何不效法当年。准许濮王重开幕府,以示陛下宽仁。”长孙无忌狡黠一笑。

  杨悦立时会心,与长孙无忌相视,同时嘿嘿笑。所谓“擒之先纵之”长孙无忌与杨悦是一个意思,只有让敌人的阴谋尽快暴出来,才好尽快收网。只是长孙无忌的法子比杨悦更进一步!

  李治愣了一下,也豁然明白过来。看看杨悦,再看看长孙无忌。想起父皇临终之时托付自己的话,有些不忍,说道:“只是父皇说过,当年之事,不予追究。”

  长孙无忌摇头笑道:“臣并未说过要追究当年之事。臣只是请陛下宽以待人而矣。”

  杨悦也笑道:“陛下不是追究当年罪责,实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臣有臣心,则天下太平,若有人不知进退,却也怪不得陛下。”

  …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