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校园 > 女学生的男老师 > 第126-130章

第126-130章

目录

  赵电和袁芳订婚了,仪式很简单,就是一对恋人加两方父母在一起吃顿午饭,另外,赵电给袁芳买了一套连衣裙。

  午餐结束后,赵电的父母要回去,袁芳的父母挽留,说:“住两天,让袁芳带你们逛逛新竹县城。”

  赵电父母说:“家里农活多,以后再来。”

  赵电说:“让他们走吧,他们在农村生活惯了,在城里呆不住。”

  赵电的父母回家了,来去匆匆。

  “人家结婚度月,我俩订婚也度月吧。”赵电对袁芳说。

  “怎么度?”

  “我们到杭州旅游去,好吗?”

  “好啊,不过要和爸妈商量一下。”

  袁叔叔说:“你刚刚高考结束,出去放松放松,也好。”

  黄阿姨很细心的给他们准备行李,他们除了要带夏天要换的衣服,必备的生活用品该带的都带了,哪怕一个小镜子、一把小梳子。

  另外,赵电的肩头挎着吉他,袁芳的脖子挂着相机。

  袁叔叔把他们送到火车站,在月台上,他对赵电说:“小赵,这几天袁芳就交给你了,出了问题我可要找你哟。”

  赵电说:“您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她的。”

  到杭州已是中午,他们找了一家离西湖比较近的宾馆。这家宾馆不大,但条件很好。一到宾馆,他们就好好地洗漱一番――车子上太脏了。

  乘车将近十个小时,他们都很疲倦,在外面饭店里草草吃了午饭,就匆忙回到房间休息。

  一觉睡到下午四五点。

  赵电醒来,他晃晃袁芳,对着袁芳的耳朵,小声的说:“亲爱的,醒醒!四点多了。”

  袁芳这才睡眼惺忪的睁开眼,她眼睛,伸了个懒,说:“睡得好香!”

  赵电说:“第一次在杭州睡觉,感觉就是不一样。”

  袁芳问:“有没有梦到西施?”

  “我梦到东施。”

  袁芳抿着嘴笑了,说:“东施跟你说话了吗?”

  “说话了。”

  “说什么话?”

  “她说:乘坐西湖游艇,每人15元。”

  袁芳抵掌而笑,说:“东施也学会做是生意啦。”

  “现在不是东施效颦了,而是东施效商了。”赵电感叹一声:“时代不一样啦!”

  袁芳说:“既然东施叫我们到西湖去,那我们就走吧。”

  袁芳用巾揩揩脸,把头发理了理,带着相机,和赵电一起出门了。

  他们先来到柳闻莺公园。

  柳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赵电和袁芳手拉手在这儿看青翠柳,听婉转莺鸣。

  公园里栽着垂柳及狮柳、醉柳、浣纱柳。公园中部辟闻莺馆,闻莺馆东面,是友谊园,主要是草坪和密林。闻莺馆西侧,是大草坪,草遥连西湖碧水青山。公园北部是聚景园,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得其所,可谓胜景。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这时已是太阳西斜,红红的阳光打在湖面上,铺在树林上,洒在草坪上,涂在赵电的脸上,贴在袁芳的长发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祥和而温馨!

  赵电和袁芳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一如阳光。他们一路歌,每到一处美景,他们都要留影。

  他们来到苏堤。苏堤南起男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长堤卧波,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苏堤杨柳夹岸,湖波如镜,无限柔情。轻风徐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如入画中。苏堤上有六座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堤桥、东浦桥、跨虹桥。一桥一景,风姿各别。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当然,西湖最有名的桥是白堤东端的断桥。来到断桥,赵电问:“袁芳,《白蛇传》看过吗?”

  袁芳摇摇头:“听说过,但没看过。”

  赵电说:“《白蛇传》是中国六大民间传说之一。”

  袁芳说:“你给我讲讲故事概要吧。”

  赵电就给袁芳讲起了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遇的故事。

  袁芳说:“名叫断桥,但并没断啊。”

  赵电笑了笑,说:“断了!后来有两个人在这儿接吻把它接上了。”

  袁芳信以为真,问:“哪两个人?”

  “我们俩啊!”袁芳打了一下赵电,说:“你又在瞎编!”

  赵电把袁芳拉过来,说:“西湖是个多情的湖,断桥又是个产生爱情神话的地方,我们来到这儿,应该有所表示啊!”说完用一种祈盼的目光看着袁芳。

  袁芳故意问:“怎样表示?”

  赵电两手围着袁芳的脖子,说:“你说呢?”

  袁芳笑着说:“好吧。”把脸凑上去,两人吻住了。

  吻后,赵电说:“袁芳,我来一首小令给你听听。”

  袁芳说:“你说吧。”

  “听好了--”赵电说“晚风轻,湖波留梦痕,多情柳丝系离人。白堤上,更**,断桥接吻。”

  袁芳拍掌,连声说:“好,回到宾馆用笔把它写下来,留作纪念。”

  从西湖出来时,天已晚了。

  吃过晚饭,袁芳想到商场看看杭州刺绣。正看时,袁芳突然一声尖叫。赵电一惊,一把抱住袁芳,问:“怎么回事?”

  袁芳没说话,眼光落在近旁一个人的身上,赵电顺着眼光看去,原来是一个非洲黑人吓了袁芳。那黑人正站在柜台边买刺绣,他并没注意到袁芳的叫声。

  赵电拉着袁芳的胳膊走开,问:“以前没见过吗?”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真人还是头一遭。”袁芳咬咬牙“太怕人了,我以为我撞鬼了――”

  赵电问袁芳:“还喜欢刺绣吗?”

  袁芳摇摇头:“不喜欢了,鬼才喜欢呢!”

  赵电说:“以前白种人歧视黑人,就称黑人为黑鬼。不过我们不能这样叫,他们也是人啊,就是皮肤黑了些。”

  他拍拍袁芳的背,说:“不要怕了,我们出去吧。”

  两人回到宾馆时已是九点了。

  在外面逛街,走得身是汗,他们一到宾馆,就洗个澡。袁芳洗衣服,赵电在一旁帮忙。

  衣服拧干后,就晾在卫生间里。

  两人坐在上,赵电问:“现在我们做什么?”

  “你弹吉他给我听吧。”

  赵电把吉他取来,弹了几首吉他独奏曲,先是《爱的罗曼斯》,接着是《绿岛小夜曲》,然后是《海边的阿狄丽娜》。赵电娴熟的演奏,加上吉他绚丽的音,使每首曲子听起来都令人浮想连翩,都能把人带入一种意境。

  袁芳问:“边弹边唱,可以吗?”

  “可以呀。”赵电说“那我就唱《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逐沙滩…”

  赵电边弹边唱,脚尖还有节奏地点着。在赵电的带动下,袁芳也在一旁不自觉地哼唱了起来。

  一曲唱完,袁芳说:“好了,就到这儿吧。”

  赵电把吉他放进套中,袁芳站起,拿过吉他,挂到门后的墙上。

  两人上,袁芳把灯关了。

  赵电说:“这是我们俩第一次共度良宵,而且是在西子湖畔!”

  袁芳把头枕在赵电的胳膊上,说:“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

  赵电说:“想想我们前一生是什么吧。”

  “前一生,你是个樵夫,而我是一只鹿。有一天,你上山打柴,发现我受伤了,躺在草丛里,一动不能动,你动了恻隐之心,把我带回家,给我疗伤,悉心的照料我。当时我很感动,就暗暗发誓:下世我若为人,一定嫁给你。”袁芳平躺在上,静静地说。

  “我这一生还想做个樵夫,希望你还是一只鹿,只是不要受伤。我每天上山打柴,都带着你。”

  “晚上睡觉也带着我吗?”

  “也带着,但是你要把角放下来。”说完,赵电把袁芳放在口的胳膊拿下来。然后爬在袁芳的身上,掀开袁芳的裙子。

  在黑暗中,赵电吻着袁芳的嘴、脖子,两个**也照顾到了――

  他弓起身,抚摩着袁芳的小腹和(电脑小说网,16k,)大腿,吻着袁芳的大腿内侧,然后又爬在袁芳身上。

  赵电下身的“拐杖”举起来了,袁芳握着它,把它靠在“大门”上,赵电用“拐杖”敲了敲袁芳的“门”袁芳媚笑着,揪了揪赵电的鼻子,问:“想干什么?”赵电说:“亲爱的,开门。”袁芳这才分开两腿,让赵电进“家”

  两人都累得气吁吁。

  完了,袁芳拉赵电一起到卫生间。在卫生间,两人都光衣服,一起淋浴。

  第二天,他们畅游灵隐寺、飞来峰、岳王庙、虎跑泉、六和塔。

  第三天上午,他们到龙井去品茶。下午他们就踏上归途。

  他们回去依然是乘火车,火车到站,已是夜晚。袁芳带赵电到爸爸的饭店去住宿。

  袁志华看到两个人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很高兴。赵电笑着说:“袁叔叔,我把袁芳原样带回来了,请您验收。”

  袁老板也笑着说:“我验收了,毫发未损。很好!”翌上午,赵电带着袁芳回到学校。

  赵电和袁芳手拉着手走进校门,正好被陶老师看到了,陶老师问:“赵老师从哪儿来?”

  “从杭州回来。”

  陶老师看一眼袁芳,笑着走了。

  袁芳在赵电的房中稍事休息,把东西整理了一下,就回家了。

  袁芳走后不久,陶老师上街回来,到赵电的房中坐坐。

  陶老师问:“那个女孩是不是你女朋友啊?”

  “讲准确点是未婚。”

  “你俩是什么时候相亲的?”

  “我俩从三年前就开始相亲,每周都相亲,课程表就是我们的相亲表。”

  “课程表就是相亲表?她是你的学生?”陶老师反应很敏捷。

  赵电点点头。

  “她是哪年毕业的?”陶老师又问。

  “我只带了一届毕业生,你说是哪一年毕业的?”

  “今年一毕业你们就订婚了?”

  “那当然,这是二十世纪的爱情末班车,不赶时间就搭不上了――”

  “小赵,我上次给你介绍的小护士,对你恋恋不忘。”

  赵电笑笑。

  陶老师站起来,拍拍赵电的肩,说:“小赵,今年你事业、爱情双风,祝贺你!好好干,前途远大!”说完走了。

  深夜,房间里一片漆黑。

  赵电躺在上,手伸到了外。

  这时,一个黑衣姑娘翩然走进赵电的房间。她,白净的面庞,标致的身材。

  黑衣姑娘轻轻的握住赵电的手,看了赵电一眼,说了声:“我走了――”然后,轻轻转身走开。

  赵电忙喊:“等一下!”

  黑衣姑娘没回头。

  赵电大声喊:“等等!”

  这声音足够大,但,还是没有让黑衣姑娘止步,却震醒了赵电。

  赵电醒来后,他坐起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时天已亮了,赵电由于受刚才梦的影响,再也睡不着,于是起

  从街上吃完早饭回来,传达室的许老师来了。她说:“刚才有人打电话找你。”

  “谁啊?”

  “还是上次那个女孩。”

  赵电明白了,是袁芳。

  袁芳说:“赵先生,我今天离家到学校去了,打电话向你告别。”

  “什么?今天就去吗?事先我一点不知道啊,为什么不通知我一下?”

  “爸爸妈妈说,你马上要到报社报到了,这几天对你来说是最关键的几天,你要随时待命,不能分心,不能打岔。所以爸爸妈妈说先不告诉你,免得让你送。”

  “你现在在哪儿?”

  “我在火车站。”

  “那我去送你。”

  “不了!你赶不上的!火车几分钟就来了,你能跑得比火车还快吗?”

  “谁送你到学校啊?”

  “爸爸送我到学校,到校后我会打电话给你,你要多保重啊!正式到报社上班,告诉我一下。”

  “是的,是的。你乘车要注意安全,到学校要防贼!”

  “大学里哪有贼啊?”

  “偷心贼!”

  “不和你说了,我挂了――”

  袁芳挂了电话。

  袁芳走了,赵电立刻就有了一种失落感和虚无感,思念之情很快就像澎湃的水,袭上心头。

  下午,许老师又来了。

  许老师说:“赵老师,你现在成了大红人,都是找你的电话。”

  这次是报社张社长打的。他叫赵电明天上午到报社报到,下午参加报社的一个重要会议。他还透,报社社会新闻部的原主任调走了,报社要让赵电接替,负责报纸第三版的采编。

  第二天上午,赵电来到社长办公室,在张社长的带领下,办理了报道手续。

  下午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张社长向报社员工隆重介绍赵电,并宣布:任命赵电为社会新闻部主任,兼报纸第三版的责任编辑,负责社会新闻的采编。社会新闻部的人员,除了主任外,还有五个通讯员,一个美工,一个校对,一个联络员。也就是说赵电手下有八个人,赵电和这八个人组成了一个团队。

  必须一提的是,美工就是张社长的女儿张小会。

  会后,张社长带赵电到报社给他安排的办公室和宿舍看看。

  社会新闻部的办公室在三楼,报社特自给赵电买一张崭新的办公桌,办公桌上有电话和一台386的电脑。在办公室,张社长笑着说:“我女儿和你在一个办公室,你要多给她指导啊。”

  赵电谦虚了一下:“哪里!她是老职工,我是新手,应是她指导我。”

  赵电的宿舍被安排在职工宿舍楼三楼,里面的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简易和一张桌子。但赵电已经很满意了。

  在宿舍里,张社长说:“从今以后,你的家就在这儿了。”

  赵电说:“这个家比我以前的家好多了,这我要感谢张社长的照顾。”

  “说哪里的话!一家人嘛。”

  下楼时,张社长说:“小赵,从今以后,你的身份变了,不再是老师了,而是记者和编辑。你的职位也变了,你是主任了,而且是我们报社最年轻的主任。”

  晚上,张社长请赵电就在报社吃饭,赵电说要到学校处理一些事情,准备搬家。

  赵电回到学校,立刻就拨通了袁叔叔的大哥大。袁叔叔送袁芳上学,还在北京。当他得知赵电被任命为社会新闻部主任时,非常高兴,并把电话交给袁芳,让袁芳也和赵电讲了两句。不用说,袁芳那晚肯定激动得睡不着了――

  ――那晚,是赵电在西林三中住宿的最后一晚。

  三天后,赵电正式到报社主持社会新闻部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社会新闻部会议。

  第一次以主任的身份主持会议,赵电非常重视。为了显示自己的严肃和庄重,他一改以往不修边幅的做派,特自把自己打扮了一下:头发油光可鉴;黑色的子配以白色的衬衫,再用红色的领带点缀;手腕上戴着一块新买的宝石花夜光手表。

  ――整个人,显得干练而持重。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显得精神,都更有朝气,都更自信。

  会议在报社的小会务室里召开。

  会议开始了,赵电正正身子,说:

  “各位同事:下午好!这是由我主持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感谢大家准时入会。”说完,赵电对入会者点了一下头,大家报以掌声。

  赵电接着说:“本人讨厌文山会海,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我主持社会新闻部工作期间,我们尽量少开会,开短会。但,必要的会议还是要开的,当然要言简意赅。今天的会议就是必要的会议。本次会议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和大家认识一下。第二个目的,是让大家明白我所负责的社会新闻部的工作构想和具体安排。”

  赵电讲话时,很专注地看着每个人的表情、反应。他发现,有一个漂亮的女孩总是面带微笑,不停地对他点头。

  赵电说:“我的构想是:《西林报》社会新闻版,即第三版的主题是:民生.民声。”

  赵电怕大家不知道是哪两个词,他向大家展开一张大纸,上用笔写着:民生、民声。

  他接着说:“为什么要定这个主题呢?大家知道,《西林报》面临着转型,不再吃皇粮了,它要面向市场,要追求发行量。怎么办?得到群众的喜爱是不二法门!面向市场就是面向百姓。只有群众喜爱,他们才会买啊!怎样得到群众的喜爱呢?要得到群众的喜爱,就要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我们要用我们的传媒力量,让他们浮出水面:让他们的名字浮出来,让他们的事迹浮出来,让他们的声音浮出来。我的目的就是要给老百姓一个惊喜: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名字会上报!而且是大报!我的理想是:要大量的让群众的名字上报!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很普遍的。各位兄弟姐妹,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朴实的,在中国,也是微如草芥的,他们以前根本没有机会上报。现在,我们给他们提供机会,我们让他们上报。老百姓肯定会感激我们的,一定会替我们扬名的。西林市有那么多的人,如果广大的民众都在宣传我们,我们的报纸能不畅销吗?朋友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的办报理念是:让我们的报纸真正变成民众的报纸!内容写民众,宣传靠民众,购买由民众。”

  赵电喝了一口茶。他停下来,观察一下大家的反应,发现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

  “下面我宣布第三版的栏目设置。栏目有五个:大众评理、百姓呼声、小百姓大美德、小民大智、悄悄话大声说。”

  赵电对社会新闻部九个工作人员做了工作分工,他说:“罗小力,是我报驻龙城县记者;张传青,是我报驻厘县记者;王绘,是我报驻新竹县记者;张孔崖,是我报驻西长县记者;李成盛,是我报驻群戏县记者。我本人负责西林市区的采访报道,并对所有稿件进行审核和统筹,进行总体把关。版面设计是张小会,校对是苏初,联络员是朱小花。”

  完了,赵电问:“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大家摇摇头。

  赵电说:“那好,散会!”

  这次会议,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几个通讯员说,这是他们在报社开的时间最短的会。

  一散会,赵电就向办公室走去,刚刚接过社会新闻部的工作,有许多事要处理。那个在会上总是面带微笑的美女通讯员王绘跟上来,说:“赵主任!”

  赵电一回头,笑了笑,说:“纠正一下,以后不要叫我什么主任,我不习惯这么叫。我的真正工作是编辑,叫我编辑好了。报社不是习惯简称吗?你就叫我赵编吧。”

  王绘点点头,说道:“赵编,我们一个月要交给你多少稿件啊?你还没有给我们下达采访指标呢。”

  赵电说:“现在流行下达指标的做法,但我不想这么做。因为如果给员工下达硬指标,不排除部分员工为了完成指标而造假。我宁愿你们完不成采访任务,也不愿你们写假新闻砸报社的牌子。所以我不给你们下达采访指标,希望你们敬业就好。”

  “没有指标,你怎么去衡量一个记者敬业不敬业呢?”王绘问。

  “我有我的办法。”赵电说。

  “什么办法?”王绘侧望着赵电问。

  “比如说,到时,我可以针对各人所负责的那个县的社情民意,问几个问题。一个敬业的驻站记者,不可能答不上来的。当然,稿件也是很重要的,你总不能一个月都不出一篇稿子吧。”

  王绘没做声,抿着嘴笑了。

  赵电说:“王绘,你是驻新竹县的记者,新竹县是我半个故乡,或者说是第二故乡,你可要用点心哟。”

  “半个故乡?你是在那儿长大的吗,还是在那儿读过书?”

  “既不是在那里长大的,也没在那里读过书。”

  “那为什么说是半个故乡?”

  “这个吗,暂时不跟你解释。”赵电一副神秘的样子。

  俗话说:男怕干错了行,女怕嫁错了郎。干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对男人来说至关重要。赵电当初高考填志愿,填的是南开大学,没考取,莫名其妙地被师范大学录取了――当时的师范大学是冷门学校,招不到人,只好到处“抓壮丁”搞“拉郎配”赵电就是被抓的“壮丁”之一,是其中的“郎”之一。然而,赵电的志愿不在当教师上。干了自己不想干的行当,就像掉入一个无底的黑,就会产生如入深渊般的痛苦。你会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人生的阳光,你会天天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毫无奔头。于是,消极、苦闷、彷徨、迷茫的情绪,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心头,永远都不会散去,直到终老!

  生活总是错。正当赵电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完蛋的时候,却被莫名其妙地调到报社,而从事报业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真是无意柳柳成啊!赵电在中学时就喜欢看报,他家在农村,没有报纸看。他有个舅舅在龙城师范工作,舅舅把看过的旧报纸带给赵电看,赵电如获至宝,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内容几乎能背!当时他看的最多的报纸是上海的《文汇报》。那时,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在他的心中萌生了,那就是成为一家大报的主编。现在,他终于向自己的美好理想靠近了。

  赵电一旦干上了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就会以超乎别人想象的热情、干劲去工作,而且不计报酬。只要自己有兴趣,钱是次要的。再苦再累也是情愿的!卖力是不用说的,甚至卖命!女人应死在自己所挚爱的男人上,男人应死在自己所挚爱的岗位上――这才是最幸福的死法,这才死得其所!

  赵电拼命地工作。白天,他走街串巷,到西林市的各个角落,去感受生活,和底层民众接触,挖掘新闻线索。晚上,他就在办公室里编辑稿件。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是最后一个熄灭。

  后来,袁芳知道他熬夜工作,担心他的身体,就叮嘱他晚上要早睡。赵电嘴上答应了,其实丝毫未改。袁芳为了试探赵电是不是真的早睡,经常在夜12点之后打电话,看赵电在不在办公室,结果,赵电依然在!把个袁芳急得直跺脚。

  后来,赵电为了表明自己不再熬夜,袁芳在12点之前打的电话,他接;12点之后打的电话一概不接。

  ――袁芳终于放心了,在电话那头发出朗的笑声,不再跺脚了。

  赵电夜以继地工作,所引起的关注,来自三方人士。袁芳是一方,报社是一方,还有社会上的。

  报社的某些人说赵电之所以通宵达旦地工作,主要是想在领导面前表现,好让领导提拔他。他们那里知道赵电的真心啊!

  更大的影响产生在社会上。以前《西林报》的内容假大空,严重离群众,很少有人看。赵电任第三版的责任编辑后,大量报道群众的事情,而且百姓的名字全大写,反响热烈。

  老百姓生活生产中的困难,能见报了,看一看“百姓呼声”就知道。

  老百姓中的好人好事,能见报了,看一看“小百姓大美德”就知道。

  老百姓中的致富妙招,能见报了,看一看“小民大智”就知道。

  老百姓中的带有普遍的矛盾纠纷,也能见报,谁是谁非,让大家评说,看一看“大众评理”就知道了。

  老百姓要表达对某个亲人的爱,平时又不好意思当面表达,这下可通过报纸来表达了,看一看“悄悄话大声说”就知道了――

  西林的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关注《西林报》,因为《西林报》关注他们!

  曾有很多人打电话给宣传部,赞美《西林报》说:“这才是我们的报纸啊!”宣传部李部长就打电话告诉张社长,兴奋的说:“你看,他们开始用‘我们’来称你们的报纸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呀!”

  张社长很高兴,说:“这主要是我报的社会新闻部工作得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社会新闻部的主任是个新来的,很有思想,很有追求,很有干劲。李部长,用人很重要啊,用对一个人,就能救活一方,用错一个人,就会治死一方。”

  “那是,那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