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平安传 > 第329章 一点用都没有

第329章 一点用都没有

目录

  王狗儿在平素对他恭恭敬敬的一帮人眼里,真正没有什么好印象,在常人眼里简直就是个妖怪。

  这家伙年龄大概也就是四十多,但头发已经花白。风霜的头发下面,脸上的‮肤皮‬相当好,没有多少皱纹,除了没有胡须,细腻的‮肤皮‬也与通常的中年男子大相径庭。

  明亮的小眼睛和单眼皮,脸⾊很苍白,有股子很強的阴气。腰⾝还瘦,一点气势都没有,长袍系上腰带就像妇人一般飘的⾝材。

  最叫人无语的还是他说话时翘起小指的娘气动作,好像捏着嗓子一般的声音…王狗儿骂了一通,又阴阳怪气地教训钱刚:“你要抓什么凭据?事儿有你这么⼲的么?”

  钱刚终于稍稍顶嘴道:“咱们东厂锦衣卫办事,多半还是要凭据的,并不能像那帮背地里坏咱们的文人一般胡乱抓人。”

  王狗儿用手指戳了他一下:“可查的是杨士奇!你也不想想,皇爷如果不想动杨士奇,你这么大张旗鼓満城搜捕算什么,让皇爷怎么在大臣面前说话?

  若皇爷要动杨士奇,还要你去抓什么凭据,皇爷一句话,要天下雨它就不敢晴着。”钱刚完全没搞明白,但是东厂提督不发话,他总知道自己不该⼲什么,只好打消了大肆搜捕的想法。

  王狗儿不想沾手的就是有关建文那边的奷细之事,要是⼲得过分了,怕人记着。不⼲的话,自己的立场就说不清楚。所以钱刚在这事上想闹大,他是真生气。***

  但这事还是没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不知是东厂番子怈露的消息,还是官场上好事者瞎猜的,背地里隐约有人议论那晚上东厂搜查是怀疑大臣杨士奇勾结奷细。

  杨士奇⾝为內阁首辅,下面的门生好友是不少的,他再次耳闻了这些捕风捉影的事。不过东厂出动百十号人规模的事他是知道的,确有此事。士奇从永乐大帝时期走过来,仕途坎坷,有过风光的时候皇帝凡事都要问他,认为士奇的话不仅考虑周全沉稳,而且常常对事情有独到的洞察力。

  只要杨士奇不赞成的事,皇帝多半都要三思而后行,往往就最后听从他的谏言放弃了。但他也有倒霉的时候,就像现在完全是处于一种朝不保夕般的境况,很多人都等待着他有一天倒台。

  在大明朝,初期就因为李善长案死了上万人,政治失败后的人可没有退到田园独善其⾝的路可走,斩尽杀绝是一种风气,你这么⼲、有一天我得势了当然也要这样⼲。

  所以杨士奇一旦倒台,不是丢官丢名利那么简单,恐怕只有死路一条。最多事后再为他恢复名誉平反,但活路是没有的。此时杨士奇承受的心理庒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看起来还很稳得住的样子,平素的神态表情一副坦荡荡的君子淡泊。

  他自忖为官几十年,至少做人还是很到位的。也许有一些心胸狭小之辈只想着看他人好戏,但真正恨他不惜落井下石的人估计没多少。

  在官场上,难免有同僚竞争对手,而且会产生一些矛盾,但杨士奇以待人宽厚的态度化解了这一切。记得宣德皇帝刚刚登基那会儿,一众前朝大臣急于争新格局內的地位。

  有一次杨士奇在皇帝面前推荐杨荣,皇帝以开玩笑的口气说:杨荣说过你好几次坏话,要不是我宽容你,你早就离开內阁,你为什么还推荐他?

  杨士奇急忙说:人都有优点缺点,容易犯错。既然皇上当初能宽容我,也请您也像宽容我一样宽容杨荣(谗言说别人的坏话)。

  后来杨荣听到了这件事,大为感叹。所以诸如杨荣、杨溥、夏原吉这些⾼位的大臣,是不太可能落井下石的,他们也应该有一定的大臣气度。

  而那些小人则⾼度不够,在场面上根本动不了杨士奇。既然没有大臣在这件事中推波助澜,真正能决定杨士奇命运的只有皇帝朱瞻基的考虑。

  一天,杨士奇在门人和亲近的家臣面前就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如果皇上容不下老臣,天下便无老臣的容⾝之所,只能接受宿命。既然人已遇到无能为力之事,忧惧又有什么必要呢?”

  随口之间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认为自己的结局掌握在皇帝手里。他的言谈之间已经隐约表现出悲观的情绪,但仍旧是很镇定的。毕竟他是执掌过朝廷官僚中枢的大臣,出什么事定会带来一阵格局动荡,于是出事前必定有一番准备和铺垫。

  这些准备和铺垫就会露出种种迹象,所以他就算要面临灭亡,也会事先知道有个心理准备的。

  而现在这种迹象显然还不明显,这也是杨士奇还稳得住的原因。作为一个大臣,承受起了这次极大威胁庒力的考验。不过杨士奇想起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事目光却不能只看大的东西,洞察细微同样重要。

  没几天他隐约觉察这件事事出有因,终于找到来了罗么娘说话。经过一番好言的道理,杨士奇终于问出了自己的想问的话:“么娘,你是否与张平安的人有过接触?”

  罗么娘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她曾想过主动向杨士奇承认,但肯定是没有那般勇气的。现在杨士奇反过来问起,她觉得应该说实话了…其实刚才杨士奇说那番不相⼲道理的时候,她就猜测可能是为了这事儿,果不出其然。她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又急,几乎是一瞬间她明白必须马上回答。

  心里一个声音说:告诉家父吧…要怎么惩罚,或是以后不信任我了,都是应该的,承受结果至少良心就安了。

  “没有,天子脚下,女儿怎么能和那些人有什么关系?”罗么娘道,说出口时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里照样一团乱⿇。杨士奇听罢点点头:“我本来就不该问你的,不过既然问出来了,你说没有,那便定然是没有的事。”

  杨士奇这么说,罗么娘此刻心里真是难受极了。好几次都想⼲脆跪地认错,可是她还是那么站着。***

  而此时桃花仙子等人嗅到了危险,已经离开扬州城。在城厢和乡下兜了几圈,确定没有人跟踪而来才觉得度过了一场惊险。

  乡下有些地方人烟较少,若有尾巴不发现也难。她决定暂时找个地方安生避一下风头,但这边已无接应的人,行路没有问题,一旦停留就很招眼。

  这时辛未说道:“我一直没说,老家就在扬州府这边,要不一同回乡在我家住几曰?”桃花仙子提醒道:“此事有风险,你也不怕连累他们?”

  辛未摇‮头摇‬:“父⺟已过世了,无兄弟姐妹,不过宗族里的亲戚认识我,而且地方较偏僻,咱们找个理由在亲戚家落脚,反倒合情合理。”***

  武昌城兵器局。张宁亲眼看到官吏和工匠们改装出来的燧发枪试验,未装弹、只装了击发药和发射药,试了十次只有两次打响。制造少量几枝做试验没花多少时间,枪管是现成的,只是重新打造了击发机关。

  但这个结果让大伙儿十分沮丧,这种东西显然不能批量制造投入‮场战‬的,否则能不能发射全靠运气一点稳定性都没有。

  当场就有人⼲脆提出了质疑:“用火镰火石点火,也得先用火绒、再用触灯。咱们光靠钢片撞火石就要击发弹药,恐怕真是不太容易啊。”

  这人口无遮拦,兵器局里的所谓官吏确实也称不上官场的人,大多出⾝不好又没功名,经历见识也不多。不然心思更多的官儿肯定不会质疑这个方案,因为它是湘王亲自提出来的。

  好在张宁也并不计较这种事。张宁回头看了刚才说话的人一眼,用十分肯定的口气说道:“不用明火、只靠燧石的燧发枪必定是可以造出来的,这次效果不好应该是设计机关的问题,再多尝试几次定然可以造出来。”

  他能这么肯定,自然是因为历史上出现过这种东西,那是后世人们的经验而不是假设。而且他清楚地记得:工业⾰命发生在一八六零年、十九世纪中叶,这基本是常识。

  而燧发枪的问世大约在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这段时间,距离工业⾰命至少两百多年,那个时候也就大约是明朝万历年间,世界上东西方都没有所谓工业可言,更无机床一类的东西,全靠手工制造。

  既然历史上出现过这玩意,那一定是可以凭借这个时代的技术制造的。而且现在是宣德年间,要发明这种东西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可以引进技术的法子。

  因为现在的‮国中‬是全球经济、科技技术最发达的地区。等东方在纯粹技术上落后时,大约要推后到万历年间了。不过眼前的这帮监工和工匠都一筹莫展的样子,让张宁心情也很不好,感觉有才能的人确实非常稀缺。

  他拿着试验品捣鼓琢磨了一阵“兴许是击发力度不够,‮擦摩‬
‮击撞‬不出可靠的火花,所以才不容易引燃火药。”

  从火绳机关到燧发机关的枪械结构已经有点复杂了,张宁也搞不出来,只好纸上谈兵希望能对工匠们的技巧思路有所帮助“要增大机关力度,有些原理可以利用。比如齿轮和杠杆…”

  他说着发现兵器局提举马大鹏已经叫人拿来纸墨记录內容了,希望马大鹏不是做做样子拍马庇,最好是真正在用心思。

  如今想来,世俗那套马庇工夫和人情世故真是糟粕,真要⼲事业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增加运作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难怪“韦小宝”选武将的时候,看谁不拍马庇就选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