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好有个奔头
“你们一定见过水车,人力踏板蹬得较慢,但费力。运水那头水行得快,却轻一些。齿轮传动道理与之类似,结构有些不同…我得画张图下来才说得明白。”
张宁转⾝向摆放纸墨的案板上走去。就在这时背后一个声音道:“小人知道王爷所言何物了。
宋代就修过一个钟楼,是为了天子的言行与天时感应。钟楼靠河水修建水车为带动,里面就有大小许多齿轮,报时与曰月星辰同行。
除此之外,楼里面还有一种东西叫‘铙神’,每隔一刻钟能自动敲更报鸣,无须人力也。钟楼后来毁于元军,但其构造有记书载,小人曾经见过那本古籍的手抄本。”
张宁听罢,顿起趣兴,忙转头瞧谁在说话,只见是个清瘦的中年人,留着稀疏的山羊胡,脸有点窄。
此人的言论提醒了张宁,他这才意识到国中古代是有很多精妙技艺的,只是没有系统化的理论,而且得到推广的科技也不多,只有农业用的木质播种机等玩意才引起朝廷官府的重视扶持,因为粮食生产才是中原王朝一向注重的技术,包括指导农业的天文历法。他当即赞道:“你颇有见识,叫什么名字,时任何职、曾作何业?”
大伙都转头看向那山羊胡,不少人的表情一脸恍然,显然是认识他的。只有张宁完全不认识此人,他不过偶尔到兵器局来罢了,只与马大鹏及几个官吏较熟。饶是如此,张宁这样的“亲王”也是极少见的,上位者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工匠们的技术细节,着实与此时的勋贵行事不同。
在人们眼里,所谓大人物应该总是在⼲一些叫人理解不能的大事。不过张宁的思维不同,他觉得宏观大事是由一点一滴的细微小事经过合理规则演变而成,光讲大道理不一定有用。
所以在更为先进的现代社会,人类不仅在研究宏观社会经济,小处已经着眼到量子力学。那山羊胡忙拜道:“回王爷的话,小人姓汤名阳,兵器局的匠人,以前是…是看水风的。”
旁人终于忍不住说道:“禀皇爷,小的们都叫他汤大仙,用罗盘看水风倒是副业,卖棺材写祭文只要死了人他什么都⼲,还会捉妖驱鬼!”
众人已经笑出声来。汤大仙忙道:“小人不敢欺瞒王爷,死了人入土,最先就是要看水风的。”“在本王这里,英雄不问出处,唯才是举。”张宁淡定地说道。
这句话在湘王集团是很有市场的,因为在前期投靠张宁的人几乎都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来头,有的甚至是以前生计都无以为继的落魄汉子。
就算是兵器局现在的最⾼长官马提举,从前是逃到凤霞山的铁匠头子,有什么好⾼贵的⾝份。不过这个汤大仙只是引起了张宁的注意,尚无功劳,所以说一句英雄不过是逢场话而已。
汤大仙可能也意识到了机遇,便设法多说话多露面,又道:“平素民间鲜见齿轮,且多为木制。
这东西最要紧的是两轮之间要相互咬住,寸尺合适,不然就用不了。咱们兵器局的物什多以铁和锻打钢器为主,要做齿轮寸尺便小,更要精准。但是各地工匠用的量尺只是大体差不多,实则各有差异,武昌城作坊用的寸较长,常德的刻度却稍短…
就算在武昌城內,不同作坊之间的寸尺也有细微差别。故小人建议,用铜板刻制寸尺,今后兵器局辖下所有作坊都按规矩制作量具,所制之物便可通用也。”
张宁当场就决定下来,下令提举马大鹏采纳这个建议,克曰施行。这事儿提醒了他,他当即又让兵器局设定另一条规矩:公差。公差的概念很简单,任何零部件的寸尺不可能完全一致精准,总会允许一些出入,特别是全靠手工制作的东西。
但有的东西差一点就不行,比如兵器局和明朝各地匠造常用的铆钉固件,柳芯比⺟扣稍大通过敲进变形才能牢靠。
可如果误差成了柳芯很小,那无论如何也连接牢靠不了。公差的作用就是规定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在允许的范围內。
你不能造出一对螺丝和螺⺟,螺丝比螺⺟大那么一丁点,怎么套得进去?但是螺丝比螺⺟小一点就没事,误差偏大了最多质量差,但可以使用。
这种规矩相当简单,但在这个时代只有张宁才能提出来。因为很多东西是工业社会发展而来的,人们的思想没有实用经验作为根基,便是胡思乱想、很简单的东西也意识不到。
张宁无意发展所谓工业,因为需要的东西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专业知识积累范围。但是他想让武器制造的技术和规则更加合理,这样做出来的兵器才能保证质量和稳定性能,士兵在场战上才能使用得心应手。
不然就像当今汉王权政,占领的江浙地区社会不可谓不发达,但他就是造不出质量合格的火器。
“一场战争的胜负,决定因素也许是一场大雾,也许只是将帅靴子里的一粒小石子。”张宁想到这里,回顾左右正⾊道“诸位制作的这些东西,直接关系到朱雀军勇士在战阵上的性命,决不能儿戏。”
众人的神情顿时肃然起来,因为有法令规定:火炮、火枪在交付军队后,如果装填火药重量规范、又在规定使用次数內却炸膛了,而且因此出了人命,那么直接负责制造这批兵器的人要问斩,罪刑重至以命抵命,有规矩可循谁敢儿戏?
否则当权者无论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再多也没用。一旦出了事,如果是酌情宽恕、而且还会有人求情,那么人们总有借口在各个环节以次充好,到头来或许还有只图利益贪墨偷工减料的状况发生,最后完工的械器问题就多了。
有规矩有明确的处罚,才是制约之道。接着张宁便讲杠杆原理,同样对于他来说是常识,可在这个时代只有他能亲自阐述。杠杆很常见,不用说工匠也明白,而且随处可见。但是兵器局利用的杠杆不太一样,有些零件是弯的。
如何计算力臂寸尺及比例,有个简单的乘法公式。他知道在场的人不少一头雾水肯定不知所云,但也一定有人明白的。因为当初他召集人制定火炮的铳规时,已经筛选出一些明白人了。
***及至旁晚,张宁回到楚王宮吃过饭便闲来无事,到书房随手拿本书瞧瞧消遣。人要放松主要是心情,无所事事唯心所欲的心境最是轻松。同样是看书,科举时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寒窗苦读便非常辛苦。但现在这种时候的阅读就大不相同了,有趣兴便看看,无趣便丢下,十分随心。
张小妹也来了书房,她先把屋子收拾了一下给张宁泡了一盏茶,又做了一阵琐事,便在旁边坐下来做针线活。
俩人没说什么话,显得很安静,小妹见他在看书可能也不想打搅他。也不知道她在缝什么东西,每隔一阵子,她便要把线用牙齿咬断。
张宁注意到她这个动作,又默默地瞧她的旁边放着剪刀,却不用。她先将线拉直,然后把嘴凑过去“啪”地一声轻响,这个时候只要张宁转头看,总能看到她咬针线的动作,还有滑光红红的嘴唇里露出的洁白贝齿。
这种寂静的气氛没过多久,张小妹终于还是说话了:“你在看什么东西,要不读出来让我也听听。”张宁稍稍迟疑,也不必答话,片刻后便诵读出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庒三百余里,隔离天曰。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宮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读完他又稍作讲解字面意思,接着说道:“这是唐朝杜牧的一篇赋,主要是黑大秦朝,诟病秦始皇骄奢淫逸不施仁政。
从诗词歌赋上看,这篇赋流传千古是达到⾼度造诣了的。可从见识上看古代文人的见识也止于此,没有什么新东西的。”张小妹说:“我也听人说过古代的秦朝很残暴,所以才二世而亡。哥哥觉得不对么?”
“至少我看到了秦的两件很有远见的政略。”张宁若有所思道“第一是秦的军械、器杖等物寸尺标准化,所以一辆马车如果坏了,很容易找到相应的配件。第二是商鞅的法家治国之策,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和小妹说这些东西显然是错了人,可她好像也不觉得枯燥,后来又缠着张宁给她讲什么是法家,接着自然还有诸子家百怎么回事。不知不觉天都完全黑了,时间过得实在太快。***
不过有关秦国的故事,给了他灵感,好似让他领悟到了一些可以实用的东西。商鞅变法,鼓励耕战,让平民可以通过生产粮食和立战功封爵,实际是制定了一套“升级”制度,深谙人道。
不过因此与包括秦的各国贵族产生了根本矛盾,敌视的阶层实力太大。人们需要一条晋升的途径,好有个奔头,这样不仅有利于许多人一起协同将一件大事做得更好。
还可以把人的野心和希望消磨在一种比较温和稳定的方式上,有利于统治的稳固。秦朝的方式是交粮和战功,现在的大明朝是科举,其实都是一种升级系统。
通过制定一种规则,让大家努力作出了贡献、以及将时间精力投入之后,能看得见自⾝的一个上升过程。而且最上面还有一个非常诱人的目的地,就好像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
有了完善的规则,大伙儿才不用投机取巧、通过人情世故专营。这样的规则会让一个部门机器运作良好。张宁以前是个非常守规矩的人,但是內心深处却蔵着另一种叛逆想法,那就是想要自己制定规则。
而且他觉得可以把这种想法在眼前的兵器局里试用。他想要实验制造出燧发枪,但是无奈自己也没办法,本来的打算是在官吏工匠中悬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